临帖,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东风退休职工 周世荣)
临贴,是对照古代经典碑帖进行练习,是历代书家终身坚持的必修课,也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
临贴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学习古人的书写,直接体会和感悟古人范本的气息、格调、韵味、情趣、意境,乃至笔法、结构、布局等书法艺术之奥妙,感受古人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长期坚持临帖,掌握古法而入古。
清梁巘《评书贴》句“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须得其神骨,勿徒貌似人”,一语道破了临贴的真谛。
明晚清初王铎书法楷、行、隶、草,无不精妙的辉煌成就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名家,尤其是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了坚实的“学古”功底。
当今网络时代,各种高清古人书法碑帖比比皆是。如何选择符合学书者自己性情、爱好、发自内心喜爱的碑帖至关重要。选贴要“取法乎上”,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之规律,从各种碑帖中领会“正、端、饬、雅、拙、朴、奇、逸”不同书风之妙。通过临帖心追手摹,反复临习,先求形似,后追神似,以达到形神兼备。
古往今来,融众家之长,心得其妙,而成自家独特风貌,颇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以唐代颜真卿书法为根底,兼融北魏《张玄墓志》等魏碑经典,学习书法异常刻苦,无论舟车旅舍,还是寒冬酷暑,每日坚持,勤学苦练数十年,最终自成一家。
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博采诸家,化古融今,勤于临帖,至老不辍,而形成沙孟海独特的雄强之风。
临贴是通向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桥梁。临帖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创作的深度。只有在坚持不懈的临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融会贯通,汲取古人创作之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既继承古代经典,又不脱离时代,在沿袭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方为学书正道。
(编者注:周世荣,东风工会原副主席,现居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隶书 为国请战 勇毅担当
隶书 宋张道洽诗
魏碑 感怀驰援武汉医护工作者
楷书 郎中礼赞
隶书 唐杜苟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