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职工文化»文学»正文

父亲的蓑衣

2023-06-19 14:44:52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蔡随芳(东风退休职工)

闲暇翻看家里的旧相册,我看到一张父亲20世纪60年代穿蓑衣的照片,想起母亲讲过的关于这件蓑衣的故事。

父亲当了六年兵,那时当兵可以分配工作。但等到我父亲复员退伍,却并没有赶上分配工作的好政策,而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父亲回到农村老家,没有什么选择,只能去生产队上坡挖地挣工分,分口粮。那年我父亲二十二岁,身强体壮,一心想靠劳动养活一家人。

农活很多,春耕夏种、秋收冬储,还有割猪草、碾米、挑水、上山砍柴、烧火做饭等。鄂西北的山区多雨,父亲需要一件雨衣,家中根本没有钱去买。他看到邻居家里有编织蓑衣的,就决定为自己编织一件蓑衣。

父亲到邻居家里一边聊天一边偷师学艺。劳动回来后,父亲就把家里较硬的稻秸秆捶软,再把稻秆外面的毛葺草剥去,然后就用柔韧性很强的稻秸秆编织蓑衣。他先将稻草用捆扎木棍捆成“蓑衣墩子”挂起来,再将编好的蓑衣领子套在蓑衣墩子下方,边结蓑衣草边生扣。一直保持蹲姿,让蓑衣处于相对舒展的状态。如同织毛衣一般,一层一层地编织,这件蓑衣织了一个星期才完成。

下雨天,父亲穿着他亲手编织的蓑衣,戴着防雨斗笠,肩扛锄头出现在庄稼地里,村里人都称赞他的好手艺。

父亲在集体劳动中表现不错,很快就成了生产队的劳动骨干,被通知到镇上开劳模大会。离开村子的那一天赶上下雨。父亲穿上这件蓑衣,从村庄到公社,没有交通工具,几十里山路,全凭两条腿。沿路雨不停,这件用心编织的蓑衣,却始终保持里面穿的衣裳温暖干燥。到了会场正巧遇上县里来的摄影师,给开会的劳模拍照,我父亲就拥有了这张珍贵的穿蓑衣的照片。

这张照片留存了父亲意气风发的青春影像,也记录了父亲当兵复员后的状态。

几年后,赶上二汽建厂招工,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父亲凭借在部队学到的开卡车技能,路考、面试通过,成为二汽的一名专业司机。父亲脱下蓑衣穿上二汽的厂服,开卡车、开大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车轮的滚动,从青丝到白发,他一直做着普通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那件父亲亲手编织的蓑衣,经过多次搬家早已不见踪影,但父亲勤劳节俭、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