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与百姓家
■石有为(东风退休职工)
周末清晨,十堰人民公园进门处的一隅,林荫下、荷塘边,排列着一群可爱的学龄前小朋友,他们穿着统一的小围兜,拿着统一的小画板,坐着统一的小板凳,各自在画稚嫩有趣的彩笔画。陪伴的家长主要是妈妈们,有两三个外罩“某某幼儿画室”围裙的年轻女老师来回巡视着指点每个小朋友画画。孩子们专注,妈妈们悠闲,老师们认真。向几个在互相聊天的妈妈们简单打听了一下,知道这是专为学龄前小朋友开办的绘画课,学画的孩子们很喜欢,画室是几个学美术的女孩子合伙创办的。
我以前曾关注写过串街巷、开小铺、卖水果等靠辛苦劳动谋生的打工人群。现在想赞颂这些受过专业教育靠才艺自谋职业的人群,比如这几个开幼儿画室的女孩子们。靠才艺自谋职业和靠辛苦劳动谋生一样,况且她们也很辛苦。
旧时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信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进入新社会后,时移世易,没有“帝王家”了,于是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目标改为进入“体制内”,也就是进入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争取拿个“铁饭碗”。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体制外”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由小到大、蔚为大观。然而当初敢于到“体制外”闯荡天下的往往是无业人员和农民工,读过十多年书的人总是前瞻后顾、逡巡不前。时至今日,虽然社会上对到“体制外”自谋生路的现象已习以为常,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及他们的家长仍在千方百计谋求进入“体制内”,当然这也是受诸多客观因素所影响的。
想起了旧时还有另一句话,叫作“学得屠龙术,货与百姓家”。意思是说学了大而无用的本事,想到百姓家卖艺也无人问津。今天常见有些年轻人为了一张大学文凭,上了些供大于求的专业,学了些不深不透的知识,毕业后既进不了“体制内”,又不甘心从业于“体制外”,彷徨于二者之间,以啃老度日者也绝非仅有。
这几个合伙开办幼儿画室的女孩子。她们一是不后悔当初自己选择学习的专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二是观察调研了市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幼儿学画的需求。三是她们用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赢得了口碑,靠自己养活自己,绝不啃老。真是学成随身艺,货与百姓家。
与一些见多识广的朋友闲谈,知道现在到“体制外”谋业的年轻人以及支持他们这样做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家长和孩子在选择学业的问题上也越来越考虑到今后的就业形势了,这都是令人欣慰的事情,毕竟在就业的大问题上,每一代人都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