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艺术长
■石有为(东风退休职工)
小桥流水、橹摇舟行、沿河建屋、小巷曲折的江浙小镇是从小熟悉之地,皆因父籍无锡母籍湖州,儿时起便常随大人乘船在太湖中往返南北,曾误以为天下乡镇莫不如此。成年后求学燕地、造田粤海、定居鄂北,其间还曾辗转于多处穷乡僻壤,方知江浙的苏锡常与杭嘉湖乃国内一等一的富裕之乡。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就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去过了挑一担水要走七八里路的恶劣环境才真切知道,生于肥腴之地的江浙人心目中的贫困与生于苦旱之地的临夏人心目中的贫困远不是同一概念。
改革开放加上坚持政策扶贫,祖国多地的乡村小镇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农家乐”遍地开花。只要风景秀丽、交通便利、食宿妥帖,从北域到南疆,许多往日偏僻之处都变成了知名旅游打卡地。江浙一些久享盛名的小镇更是锦上添花,日日游客如云。
工作定居在苏沪的儿女们知道父母年老不愿远游,常在我们去看望他们时请几天年假,开车带我们到江浙就近几个名景点作二三日游。
一次,安排的是浙江两处景点:先游乌镇,后到盐官观江潮。年轻人出游无非注重两条:一是打卡拍照二是觅寻美食。乌镇西栅,修旧如旧或仿古重建或创意新建的建筑混在一起,焕然一新,然而商业气息太浓,旅游产品和招牌食品几乎千篇一律。涌来涌去的外地游客兴致勃勃,我这个“老江南”除了认可今非昔比之外,并无浓趣。倒是坐人工蹬三轮到未经改造的东栅游览一圈,才找回了一点儿时江浙乡镇的感觉。
在乌镇参观了茅盾故居,那是茅盾用稿费将祖屋改建的,保存完好。家塾中旧桌椅使人遥想起当年沈家子弟勤读上进的情景。茅盾年未二十能全本背诵《昭明文选》,被商务印书馆高薪录用,他的《子夜》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 “鲁郭茅巴老曹”中的地位,且冠名“茅盾文学奖”至今。我跟孩子说:赴盐官途中绕一点路,去看看丰子恺、王国维的故居以及金庸书院。
丰子恺的缘缘堂是被日寇炸毁后近年在原址重建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和丰子恺的《儿童漫画选》是陪伴我家三代人儿时的至爱。我还细读过能收集到的丰子恺的全部散文。他的画至今广为流传。丰子恺故居前他的坐像下刻着他的名言:“人生短艺术长”。王国维被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首,他一生凭自学在诸多领域均有极深造诣,被誉为“旷世奇才”。他的学术著作,今天的某些专家教授还只能望其项背。金庸书院并非金庸故居,是近年在盐官新建的,规模宏大,全面展示了金庸的学术成就,精心收藏其著作及相关研究资料,具备讲学、展示和藏书等功能。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比早年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更风靡海内,至今不衰。
参观了四处,我顿觉不虚此行了。名镇的一砖一瓦是历代工匠建造的艺术,流传于世的名著名画是历代名人创作的艺术。后人看今人之艺术犹如今人看前人之艺术。正如丰子恺所言,人生短艺术长。但人生短是自然规律,贵贱贫富皆如此;而艺术长是社会规律,唯真善美者得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