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罗刹海市》
■石有为(东风退休职工)
当前传唱大火的歌曲当属刀郎的《罗刹海市》,对该歌曲词义的过度解读从歌坛恩怨到疑讽某国无不尽有,几近读《阿Q正传》时对号入座。茶余饭后议论如潮,自是凡人常情。其实刀郎仅借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中片言为喻,杂以俚语为讽,听者自去领会便是。比如蒲氏原著中只虚构了“美丰姿”的马骥,并无刀郎添编的“马户”“又鸟”,倘蒲氏来写只会写成“馬盧”“奚鳥”,“驢”“鷄”才是当时“驴”“鸡”的写法。抢创“马户又鸟”菜名的餐馆是只管跟风不管文化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语。蒲氏《罗刹海市》逼似唐人小说黄粱、南柯二梦,讽世警人,奈何自古至今,梦中未醒之人前赴后继。蒲氏《罗刹海市》前小半写罗刹国美丑颠倒不分,后大半写马骥与龙女情深。前小半以罗刹国讽世,后大半以海市蜃楼警人。前小半看写美丑不分似虚,实为写实;后大半看写显荣富贵似实,实为写虚。
对人间丑恶的讽刺是古今中外文学中的艺术明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与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读蒲氏《罗刹海市》不禁想起《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国》,那些慧骃豢养役使的人形畜生“耶胡”比罗刹国的高官厚禄的丑类更其无耻。
对人间美好的赞美也是古今中外文学中的艺术明珠。蒲氏《罗刹海市》后大半写马骥与龙女情深,虽为虚幻,然写龙女情真意切,所行所语足以感人,给读者绘就一幅珍念画面。试看龙女与马骥因仙尘路隔告别时说的“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两地同心,即伉俪也”,岂非深悟人生、世情、情爱之人方能言?
听刀郎歌或得小悟,读蒲氏《罗刹海市》或得大悟,通读《聊斋志异》或得彻悟。倘具一定文言功底,最好读《聊斋志异》会评会注会校本,悟理学文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