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襄北
■隗金明(东风退休职工)
在湖北武汉至十堰的千里汽车走廊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襄阳。这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隆中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襄北现代化的汽车城——东风公司襄阳基地。
我曾数十次去过东风襄阳基地,目睹了它在四十年间从荒凉贫瘠之地骤变为汽车巨人的发展历程。如今的襄阳基地,坐落着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东风康明斯、轻型商用车分公司、襄阳达安检测中心、神龙襄阳工厂、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等数十家汽车企业。连同与汽车配套的相关单位及其以东风襄阳基地为主体的襄阳高新区,总人口达到了30多万,2022年产值达到了2600亿元,占据有500多万人口的襄阳市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在襄阳基地的中央大道旁,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者欣然漫步。他叫张广瑜,今年已90高龄。他一辈子投身于祖国的汽车工业,为东风公司及其襄阳基地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70年,一纸调令将他从长春一汽调往二汽,他二话没说,带着老婆孩子直奔鄂西北的穷山沟。他说:“当时十堰二汽的生活条件与长春一汽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但我和同来的伙伴们全身心地投入二汽建设,没有一个当逃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东风公司调遣东风铸造二厂厂长任上的张广瑜带队为铸造三厂选址。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四处奔波,最后成功地把厂址选在襄北油坊岗。1983年8月12日铸造三厂破土动工;1984年10月5日东风襄阳基地奠基,从此,东风公司开启了从年产5000辆向年产20万辆跨越的征程。这期间,张广瑜带领铸造二厂的技术骨干支援铸造三厂的建设,为铸造三厂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东风公司调遣张广瑜担任襄阳基地建设指挥部第一副指挥长,他又带着全家来到襄北这个刚刚开启的处女地,再一次投入艰苦创业的工作中。他说:“工作几十年,组织上指到哪儿我打到哪儿,从来没有后悔过。”
黄正夏,中原突围的新四军老干部,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是二汽的老厂长,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诞生的。为了襄阳基地的建设,他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他的家乡就在襄阳,可他自从参加革命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连父母去世他也没有送终尽孝。襄阳基地建设开启后的一天,他来到襄阳基地检查工作,期间抽空来到常常思念的家乡。离村子远远的,他就叫司机把车停下,独自一人步行来到村口。看着自己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他沉浸于美好而丰富的回忆中。他多想进村和村民们叙旧长谈呵,多么想和亲朋好友快快乐乐地热闹一番呵,可他生怕惊扰村民,更怕耽误襄阳基地的建设工作,终究还是静静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更多的普通员工,他们在襄阳基地默默地奉献,是襄阳基地的无名英雄。我有许多同学曾扎根襄阳基地,艰苦奋斗了半辈子,毫无怨言。有个叫华生的同学,1987年投入铸造三厂的建设。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知加班加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曾自豪地对我说:“铸造三厂的生产线是以我们武汉钢校学生为主体干出来的。”他从生产一线干到机关科室,当上了生产总调度。退休后他定居花城广州还时常回忆当年的工作生活,关注襄阳基地的建设。还有个叫发林的同学,因长年累月劳累,落下病根,最后年纪轻轻就永远倒在了襄北大地上。
襄阳基地的生产建设荣幸地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关心与支持。我作为记者,曾跟随多位中央领导人前往襄阳基地,亲耳聆听了中央领导人对襄阳基地的赞扬与鼓励。1990年10月,邹家华视察襄阳基地。当时,天下着大雨,可邹家华坚持走遍襄阳基地,参观多个工厂,并问这问那,关心基地的建设与职工的生活。1991年7月,朱镕基视察了襄阳基地。在参观汽车试验场时,他问:“你们征地多少钱一亩?”当听说只有500元一亩时,他说:“上海的征地费5万元一亩,你们才500元一亩,这是地方政府白送你们给的,是对你们工作的支持,你们一定珍惜这块土地,把经营工作搞好。”1999年5月26至27日,江泽民亲临襄阳基地。在视察轻型车厂时,他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车间。离开该厂时,他说:“原苏联乌兹别克斯坦有个汽车厂,其发动机厂在莫斯科。后来苏联解体了,莫斯科不提供发动机,乌兹别克斯坦就去找美国,美国不卖给他,没办法了。那年我正好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的这个工厂,小鸡两三只,冷冷清清,没几个人。这说明一个问题,大而全小而全还是要有一点的,不然就会被人家卡脖子。”在视察神龙襄阳工厂时,江泽民亲切地与中法员工一一握手问好,并与多个青年工人亲切交谈,鼓励他们珍惜青春、努力工作。他还一边走一边用流利的英语与法方厂长亚蒂尔亲切交谈,盛赞中法合资项目,祝愿中法友谊长存。
当下,新能源乘用车等一批项目落户襄阳基地,襄阳基地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相信襄阳基地的干部员工,一定能克服困难,不忘初心,在襄北的这块宝地上创造新的奇迹!
东风襄阳基地,我赞美您的壮美英姿!
今非昔比的襄北,我祝福您更加倜傥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