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人家蓼花红
■卢忠庆(东风设计院)
周末趁着天气尚好,陪母亲回老家郧县转转,返程时一家老小顺路沿着江边走走散步。立冬时节,汉江水缓滩平,江流沿着起伏的山地丘陵蜿蜒而下,流向远山。我们一边走一边晒着太阳,沿着江滩逶迤而行,一路草青草黄,江风吹来阵阵寒意,天冷了。
走累了,坐在江边休息一会儿,不远处的水汀上开满了红蓼花。淡淡浅浅的粉紫色,亭亭地傍着碧水,宛如沁了层珠光润泽。凑上前去,野花的清逸气直钻肺腑。有水泽的地方必有蓼花。小时候用它捉鱼,将它倒进小水沟里,鱼儿便会醉晕露出水面,这时就可以轻松捉住鱼了。
《诗经》中“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游龙即指蓼花。汉江畔人家把蓼花叫作水蓼,是当地做甜酒曲子的原料。相传春秋战国,伍子胥伐楚,吴国屯兵于郧,吴兵爱饮米酒,郧阳人跟着吴国人学会了酿酒。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酿酒喝,以庆丰年。
每年到了立冬,外婆带着我去江边,让我到处撒欢,她自个儿采摘一束束的水蓼背回家,晒干做甜酒曲子。晒好的水蓼用石磨碾成粉末,将新米打成的米粉倒进去混合好,和着清晨的山泉水,捏成饼团,放在竹匾上盖上稻草发酵,如此反复几次发酵,酒曲子才算是做好了。外婆把酒曲饼子放在土灶前挂好,烟熏火燎地吸收了柴火气的酒曲,方为上品原料。
等到晚稻的糯米打出来了,冬至这天一大早,外婆起火蒸糯米,糯米饭煮好放凉,在罐子里一层一层铺上去,每层洒好酒曲,拌好糯米中间压洞,再洒酒曲,倒凉开水盖好,用大棉被包好捂着酒罐子,发酵成酒留着正好过年喝。老家管这种酒叫作冬酒,大人孩子都可以喝。
冬天盖着老棉被的甜酒罐,一揭开那甜香味一直沁到心里。儿时的我常常偷偷掀开盖米酒的纱布,用手挖走一块酒糟塞进嘴里,也不管手干不干净。后来被外婆知道了,就在罐子边放上干净的勺子,让我名正言顺地“偷吃”。寒冬三月,进门后外婆就端上来喝一碗甜酒,喝下去全身都热乎乎的。每每遇到小感冒,外婆的一碗酒酿荷包蛋,蛋白不散,溏心煮得刚刚好,驱走身上的寒气,再蒙头大睡一觉,第二天保准好起来了。
糯米花里翻滚着水蓼花香,一碗甜酒胜过现在的无数饮料。外婆已经去世多年,再也没有人会做酒曲子了。卖的酒曲多,没有天然的花香气,总差了点味道。水蓼原味辛辣,做成酒却甘甜如蜜。草木本无心,凭借勤劳人的智慧变成了生活的佳酿。
汉江河水旁,蓼花汀上,寻常人家的日子是水和酒组成的,水的纯,酒的醇,温暖了岁月,温热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