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职工文化»文学»正文

锢不住的青春(东风河西 吴琰)

2020-04-29 10:48:21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近日,我品读了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灰舞鞋》。有人说这部小说颇有中国历史感的“少女维特之烦恼”,是“成长于上世纪60-70年代,整整一代人过早告别纯真青少年的共同情怀与集体记忆。”

故事讲的是,文革时期,15岁的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穗子,由于一场执迷不悟的初恋,引发了“文工团有史以来的男女作风大案”。穗子受到了最严厉的军纪处分,当众朗诵悔过书,甚至差点被勒令退伍。编者钱虹在后记中写道,《灰舞鞋》写出了那个时代“禁欲”的表象后面所黏附的“男女”两性关系中一个荒谬的悖论:书写肉麻情书的小穗子实际与情欲无染,而高分队长却可以冠冕堂皇地释放欲望。两个女人爱上同一个男人,无论她们的身份军衔是否有明显区别,其实都存在着高尚与低俗、光明与阴暗、美丽与平庸的精神境界的天壤之别,也与她们是否是军人的特殊职业无关。

我觉得她说得对,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欲望的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感情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绚烂的一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禁欲”的思想让大家把纯洁、自然的爱的表达看成肮脏、龌龊的事,造成了很多悲剧,就像毕淑敏作品《阿里》中,昆仑山上的女兵游星。

因为长期禁锢,游星期待爱,渴望爱,决心鼓起勇气反抗,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这段短暂恋情最终暴露,于是,勇敢的游星和《灰舞鞋》中小穗子一样,受到了“开除党籍”的严厉处分。当她视为英雄偶像的师长父亲来到部队之时,她为了不连累父亲,她在偷偷地最后看了一眼父亲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赴死。这是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中又一个爱情的悲剧。

六、七十年代,把爱情视为洪水猛兽、压抑情感,即便是目光的交流和写写情书就被批判成“严重的作风问题”。相比而言,青春绽放在八、九十年代的我们是何其幸运。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电影大火的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都为这样的爱情所感动?沈佳仪、柯景腾没有情欲,没有亲吻,甚至没有牵手,却如此铭心刻骨。“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过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见证了这道灿烂,我们的青春再也无悔。”正如作者九把刀说“我喜欢你,就像喜欢当时的自己。”

青春就像一幅绚烂的画卷,青春的感情本来就纯真、美好、诗情画意,不要禁锢,也不要用功利和欲望将画面塞满,无论是温柔还是痛苦都没关系,简单、自然地书写就好,有些留白,有些念想,会更让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