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大锅台(郑州风神物流 赵兵将)
闲暇的周末,几个老友要小聚一次,三言两语便愉快地将聚餐地点定在了一家叫“老家大锅台”的餐馆。
晚上六点,五人如约到齐,餐馆老板往灶膛里加了五六根木柴,又用瓶装喷火器点燃了木柴。在城里,饭店早已不使用木柴做饭了,看着眼前熊熊燃烧的柴火,火苗渐渐模糊起来……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些老家的景象,一缕缕白烟袅袅升起,牛“哞哞”地叫着,家家户户的门前,柴禾一直堆到房檐,鸡群在上面撒欢玩耍……这是小时候村庄的样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柴禾做饭,家家户户做饭用的也都是大锅台。
老家的大锅台一般都是砖头和泥砌成,构造也很简单。从上往下依次是放锅的圆形托台、出烟口、灶膛、灶门、灰室,灰室和灶膛之间用灶篦隔开。那时候能吃到的美味屈指可数,而大锅台带来的美味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垂涎欲滴。
有些美味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比如说烤馒头。嘴馋的时候,就装作不饿的样子,等大家吃完饭,我再偷偷地告诉母亲没有吃饱,要烤个馒头吃。之所以要这样,是怕父亲知道,像我这样有正餐不吃,偏偏饭后再烤馒头吃的行为在父亲眼里是不可理喻的,是要挨打的行为。一个人拉个小木凳,坐在灶台前,也不敢开灯,生怕别人知道。用一根铁质的烧火棍插着馒头,借着红通通的炭火,把馒头烤得金黄,把馒头最外面那层金黄的吃掉,再接着烤,直到最后剩很小一个的馒头球烤完全部吃掉。
有些美味是时节到了才能吃到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到四月份,麦穗还是青色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会在麦地里摘几十穗小麦回家烤着吃,那种香甜是面粉无法比拟的。大锅台的灰室就是储存烟灰的地方,在灶膛里几乎燃烧殆尽的炭火会通过灶篦的间隙落入灰室。秋冬季节,临睡前,我会将红薯或者玉米、花生放到灰室,用烟灰埋起来,第二天早早起来,用烧火棍扒出来,用袋子装好,就算是课间的零食了,这种美味同学们用泡泡糖跟我换,我也不换。
想着这些,竟有些入了神,被一大声说话的朋友惊醒,细细听来,大家在聊一些生活琐事,房贷、二胎的压力……心有不甘的而立之年,生活确实不易,负重前行的我们有时难免疲累。
而围绕着大锅台的一些旧时光使我充满了力量,觉得人生还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