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灵魂的港湾(东风上海创格融资租赁公司 江戎天)
爷爷奶奶在世时,逢年过节都有一大帮亲人涌向老屋,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吃饭基本上都是好几桌,坐不下了,小孩子们就夹些菜,站着旁边吃,欢欢喜喜,好不热闹!
吃过午饭,父亲和姑父们喜欢围在一起喝茶、下棋,堂哥和姐夫们凑成几桌打牌、聊天,每当这个时候,左邻右舍的族亲们也都过来跟我们聚在一起叙叙家常。堂姐夫是最受欢迎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20多年的棉花和粮食加工,同时也做期货。他不打牌也不喝酒,每次凑在一起,大家都把他团团围住,听他讲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和来年的价格走势。族亲们看他知书达理,讲得头头是道,都夸他是个儒商,大家也都是从来直呼他乳名刚子。
过年,老家的习俗是乡亲们相互串门拜年。乡亲到我家拜年时,父亲便从他那个军用旅行包里掏出准备好的挂历,每本都用报纸卷好,送给大家做个念想,他这习惯一坚持就是几十年,看到大家高兴的接受着感谢着,这时的父亲非常开心。
父亲还喜欢拿出他的相机,在午后的阳光下,将镜头对着房屋前面的鱼塘、橘树,还有那茂盛的竹林。父亲也爱热心地帮乡亲们照相,周边一些古稀老人穿着深灰的衣服,请父亲帮忙照一张严肃的像,老人们也很淡然。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老人是想为自己准备遗像,对生死看得如此通透且能够坦然从容面对,此情此景里,我都不由地心生敬畏与感佩。
在老家,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未出“五服”的族内长辈都是亲人。过年,老人们习惯把我们孙子辈叫到跟前,给每一个人发一个象征性的小红包,红包里包着的一定是新钱,他们满脸慈祥地将红包递给我们,同时,还会摸摸我们的头,抚摸我们的手……无言地传递着老人的关爱与期盼。
族里人聚在一起吃饭,按照辈分高低,再依长幼进行分桌、排坐是约定俗成的一个规则,长辈们坐上席、长者坐正席,大家心里都清楚。婶娘们和几位兄弟甘当服务员,为大家忙碌着,炒菜、传菜、递酒水等等,酒席正酣时,大家都会脑洞大开,想出一些招法来逗大家乐呵,一浪接一浪的笑声,此起彼伏,大有掀翻房顶之势。
喝完酒,老人们总是有话要说说,话题多种多样,有的是关于找工作、有的是关于找对象等等,每年如此。这些事情大家一起说道说道后办成的还挺多,如此来,老人们更是坚信了过年的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而且极为庄重。
我娘是大学老师,每年寒暑假把奶奶从老家接来住,一有空,就陪着奶奶到葛洲坝周边走走看看,还给奶奶添置衣服和鞋,奶奶可开心了,回到老家逢人就夸我娘是个有文化的孝顺儿媳妇。
奶奶去世后,我们回老家的次数也少了,总感觉老家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回去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祭拜,将坟头周围的杂草、小石头清理干净,跪在坟前烧纸钱、磕头……
爷爷奶奶都不在了,老家的宅子也成了闲置的空房。心烦和郁闷的时候,总想着回老家走走,看看相邻乡亲,到祖宗的坟头拜拜,一切的不快都烟消云散。故乡,时时刻刻驻在我的心里,成了我灵魂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