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味道(郑州风神物流 冯玲)
记忆里的腊月总是有很多的故事,梅花朵朵,傲雪铮铮,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暖”的日子。
腊月的味道总是始于一碗包罗万象的腊八粥。腊八前夜,母亲就开始了忙碌,淘洗红枣、红豆、花生、绿豆、核桃仁等,之后与大米、江米放在一起煮,再用微火慢慢熬,几个小时下来,浓郁飘香的腊八粥才算熬好。
我总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会盛上半碗“先尝尝”。腊八粥没有固定的食材,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无需特别准备。母亲准备的腊八粥的食材,每年与上一年都会不尽相同。一碗普普通通的腊八粥,里面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劳作,秋天的收获,以及随它而来“暖”冬。
喝过了浓郁飘香的腊八粥,我开始期盼香酥脆甜的麻糖。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到了祭灶王爷的日子,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母亲总会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而我眼里只有麻糖,为了能尽快吃到麻糖,我也会“一本正经”的跟着母亲擦灶台,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袋麻糖。祭过灶神爷后,母亲就会给我几根麻糖。而我只顾贪恋麻糖的美味,全然不顾那沾满了芝麻的嘴巴。祭灶也称小年,这一天也标志着大年进入倒计时。
扫房子也是迎接春节的必要仪式。记忆中,母亲总在这一天用毛巾将头包好,拿着长长的扫帚上下清扫墙壁,打扫犄角旮旯,我跟着母亲一起打扫卫生。整理家中的物件时,在柜子、床的夹缝里还总能找回我之前“丢失”的宝贝。
做豆腐,炖大肉,宰年鸡……腊月家家户户忙碌着为大年储备丰盛的食物。这几天里,母亲会常到菜市场买鸡、鱼、肉等,回家后就是洗、切、拌料,大盆小盆摆了一大桌子,准备好后,就开始正式“过油”。炸鱼、炸藕夹、炸肉丸子等等,排着顺序,一样一样地进行,一锅一锅地翻腾,我时不时到厨房溜一圈,看到热腾腾、香喷喷炸好的食物,忍不住,用手捏上一块往嘴里放。母亲喜滋滋地看着我说:“慢点儿,小心别烫着!”好吃的丸子、藕夹似乎占不住我的嘴巴,边吃边问这问那。母亲不许我多问,并告诉我说“过油”时不乱说话是老规矩。
除夕,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母亲和面、拌馅儿,家里人都会参与其中,你擀皮他包馅,围在一起说说笑笑间,饺子就包好了,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些饺子随后到锅里去上下翻滚地“舞”上几圈,过上一会儿,几盆热气腾腾地端到桌上、摆在我们面前。象征财源滚滚来的饺子,新旧交替的饺子,最有家的味道,最有年的味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早为人母,也继承着母亲传教的方式,腊月里熬腊八粥、吃麻糖、清扫房间、过油炸、包饺子……而渐渐长大成人的女儿,每到腊月,也跟着我一起重复着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家乡风俗习惯。
有时候,我在想,腊月是什么?腊月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味道:腊八粥的味道、油炸丸子的味道、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味道……当然,除了味道,还有就是母亲开心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