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神龙公司 云舒)
1937年,多灾多难的岁月里,父亲降生了。父亲8岁时爷爷就病逝了,靠奶奶一手拉扯大。解放后,才有机会读了两年书,1956年出外参加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后来,我看了他写的几本日记,在我上大学时,父亲还给我写信。父亲的工作先是开拖拉机,后来开汽车,不仅会开,还会修理,并且一生没有出过事故,这是非常难得的。有一次我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回答就是两个字:认真。就是凭着这两个字,父亲是单位多年的先进工作者。
父亲开了几十年的车,听母亲讲,他救过好几个人。一次在行车途中,看到路边一个人倒在水沟里,赶紧下车,送到医院,原来这个人是癫痫病发作。类似的事情还有几次。母亲常对我们说,人还是要多做善事,行善积德啊!
1977年恢复高考,为贫寒子弟改变命运打开了一扇窗。父亲跟我说,现在政策好了,上学不靠推荐,你要靠自己,不要指望我。自此,我发奋努力,1978年,黄冈中学文革后首次招生,在每个县招10人,我有幸被录取了。8月的一天深夜,父亲和我乘船到黄州,母亲说,这真是半夜到黄州赶考啊。大弟弟在1987年也考上了黄冈中学,也是父亲送他去的,接待的洪汉章老师是我当年的班主任,他对父亲说,你又送了一个儿子到黄高,不简单哪!父亲听后很感自豪。后来,我们三兄弟都考上了大学,靠自己改变了命运。
父亲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非常贫困的,经常没有饭吃。奶奶一直跟着我们一家,主要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一点工分来维持生计。记得有一年,大家商量是否每年几个伯父出点钱来赡养奶奶,但几个伯父家孩子多,拿不出钱来,父亲就主动承担赡养奶奶的责任。他说,别人一个人也要养父母的。这一点给我们几个孩子很深的教育,及至我们长大,都争先为父母分忧,父母年老,不让他们有衣食之忧。现在父亲不在了,我们每年天气转凉时就把母亲接到城里来,天气暖和,母亲再回到故乡,我们再轮流回去看望,这让乡邻们很是羡慕。
父亲不善言辞,但用行动来表达他对子女的关爱。最让我感动的是1989年,我的女儿出生,父母接到电报后,买了一筐土鸡蛋,许多只鸡,鸡蛋放在两筐米里,从故乡坐车到武汉,又连夜上了火车,火车上没有座位,他站了一晚赶到十堰,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这就是我的父亲啊!
2012年9月父亲离世。回想父亲一生,虽然平凡,但工作认真、有志气、为人善良、孝敬长辈、关爱子女、凡事靠自己,这些我一直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