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家国情怀士子心(东风退休职工 石有为)
史上通常称读书人、知识分子为士子。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古以来,有民族气节的士子都是把自身与家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浓烈的家国情怀。范仲淹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视为立身最高境界,林则徐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看作人生必然选择,鲁迅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成爱国情怀写照。他们认为为了家国可以舍弃自身一切,所以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士子中流传至今。
在学党史忆初心的日子里,《东风汽车报》先后刊登了孟少农、支德瑜两位东风汽车科技事业奠基人的感人事迹,从中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家国情怀和一颗滚烫的士子心。他们两位身上有着那一代许多士子的共同点:青少年时代都是生长于疮痍满目的旧中国,为了国家富强留学欧美攻读科学技术;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毅然决然地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回国报效祖国;他们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都受过一些不公正的对待,但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初心不改;他们一生从不追求个人生活的享受,甘愿毕生开创新征程。
家国情怀士子心是会代代相传的。1968年,广东珠海与澳门隔海相望的白藤岛,岛上的农场安置了前来接受“再教育”的数千名延期毕业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在那里围海造田,战天斗地,一年两季种稻割稻。1970年初,一批在部队和农场等地劳动锻炼过的大学毕业生被送到创建初期的二汽,在先期到达二汽的解放前毕业的老知识分子和解放后文革前毕业的学长们面前,他们当时还是士子中的晚辈。一边盖芦席棚、拉钢筋、运设备、挖沟渠,一边慢慢在工作中磨炼成长。1995年,从白藤岛来到二汽的战友们隔别25年后组织聚会时,相顾都已逾“知天命”之年,鬓添白发。他们奋战在各单位领导与科技岗位上,在祖国的建设中走过了无悔的几十年人生历程。“两番寒暑同在部队农场摸爬滚打炼筋骨,廿五春秋共为二汽建设奋斗拼博献忠诚”这幅对联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现在家国情怀士子心轮到改革开放后在东风就业的历届大学生了。几十年来,东风公司迎来了一届又一届数以万计的年轻士子。振兴民族汽车事业的家国情怀是促成了数以万计年轻士子的这种选择的,前辈士子的楷模、榜样也是促成了数以万计的年轻士子下此决心的。这一批批士子满怀斗志奋战在东风公司各级岗位尤其是科研技术岗位上,东风事业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天天兴旺发达。退休的东风人看着他们,心里溢出一句话:后继有人啊!
东风公司的家国情怀士子心只是960万平方公里华夏大地上家国情怀士子心的一个缩影。究其根源,自然离不开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士子心的传统与教育,但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我们党的家国情怀。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跟随党打江山是坚信党的家国情怀,各族人民努力共建并捍卫我们的美好家园是坚信党的家国情怀,拥护锲而不舍地反腐惩贪也是坚信党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家国情怀不仅是士子心,更是民心和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