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诗歌散文大赛】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东风铸造二厂 刘军)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每当唱起这首歌,革命烈士江姐的高大形象就浮现在脑海中,她坚毅、顽强、勇敢、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1949年11月14日,就在重庆解放前夕,她和她的战友们牺牲在了“黎明”前,年仅29岁。
《红岩》这部小说,1961年发行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60年,但在当今畅销小说排行榜上,《红岩》依然高居榜单,同时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指定读物。这部小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革命志士原型作为背景进行描写的,每个人物都能对应真实的人,江雪琴(江竹筠)、华子良(韩子栋)、许云峰(许晓轩)……所以,《红岩》是一部革命志士传记。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我第一次看到《红岩》这部小说,是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牢牢吸引,连续几天,甚至忘记了吃饭,书中所有的情节都会让眼泪止不住、扑簌簌地流下来。当江姐看到自己丈夫的头颅被国民党反动派悬挂在城楼上示众,她是多么的悲痛。当她在渣滓洞特务们的酷刑下,十个手指都被竹签子扎穿,她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让特务头子徐鹏飞吓得浑身颤抖,气急败坏。当刘思扬被特务们要求只要在悔过书上签个名字就可以让他获得自由,他回答的是“送我回牢房。”还有那在监狱里出生长大的小萝卜头,竟然也被特务们残忍地杀害,年仅9岁……
工作后,我出差去重庆,忙完工作,感觉这个山城最让我牵挂的还是亲眼去看看《红岩》中记录的英雄们曾经战斗牺牲的地方。解放后,渣滓洞、白公馆已经建成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志士住过的房间,刑讯室里的48套刑具,包括老虎凳、辣椒水、电刑,一件件、一桩桩,可想而知,当年江姐和她的战友们遭受到军统特务们多么惨无人道的迫害。但她们坚贞不屈,与特务们做殊死的斗争,时时刻刻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钢铁意志。这就是对党的忠诚,是革命的信仰,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当然,江姐和狱中的战友们也有幸福的时刻,那就是当听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她们无比激动,奔走相告,一针一线锈出了一面五星红旗,这就是她们的理想,这就是她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新中国诞生了!
《红岩》这部小说,每看一遍,心灵都会震撼和升华,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传承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