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屈原
■袁超(东风设计院)
世事变化又新,遥望江水东去。
屈原是孤独的,古往今来,所有的思想者都是孤独的。他保持一份清醒,与喧闹的潮流保持着距离修炼德行,与道不同者未曾同流,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跋涉,甘守物欲的清苦而坚持精神的高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被放逐的是躯体,而放飞的思想俯览着更为广袤的河山。屈原的思想能在自己深情倾注的土地扎根、发芽、生长,直至开花结果。
放逐云梦之泽的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以此洁身自好的操守与特立独行的个性,将痛苦吟诵出馥郁芳柔的浪漫,我理解了一个处不公至悲凉的高尚者与身边世界的握手和解,这些没使他落泪。而让他落泪不已的是,看到比自己所历之苦更为痛彻的苍生之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内心的独白,残酷的写照,四面八方的应者寥寥。屈原之愿,苍生少历苦,尘世少泪流。
历岁月久远而流传至今的节日都是活着的人的精神纪念与美好寄托。惟有也只有端午是为了一个人的纪念而传承千年。那个以正则灵均之化身,追随彭咸之榜样,义无反顾地沉入清澈之水,只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留在了《离骚》,也把“路漫漫其修远兮”留给了后人,期待来者上下共求索,祈祐国泰民安、迸发向上。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祈愿那个与汩罗江相伴相守的灵魂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