撙节
■石有为(东风退休职工)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走向多元化之际,有一段两个老太太购房的对比故事流传颇广,大意是说:一个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到老了终于凑足了钱购了一套房才住了进去;而另一个美国老太太年轻时就贷款买了一套房马上住了进去,到老了房贷也还完了。问你学哪个老太太?这个故事在私人可购房产刚起步之时引起了百姓间的心潮汹涌,个别具远见卓识、善捷足先登者凭申贷购房钻政策空子竟成了首批暴发户,而延续至今申贷购房也逐渐成了多数需房者的普遍共选,现在有哪对新婚夫妇还会学故事里的中国老太太呢。
买房对众多家庭来说是刚需,在买房问题上诚可借鉴美国老太太,更新消费观念。然而并非一切都要以洋为范,事事超前消费。现实中有个别一些年轻夫妇,在双方父母的资助或房贷的协助下,完成了购置婚房这一头件大事,接下来理应为将来养儿育女、赡养父母、防备万一等家庭规划精打细算、未雨绸缪,但是他们毫无感觉,一如既往地消费习惯依旧。房贷尚欠,车贷又申。工资月光族,透支信用卡,快递天天有,蹭饭父母家。在他们的心目中,一生节衣缩食在牙齿缝里省钱的老一辈真是不值得。
两年多来的新冠疫情给众多打工家庭及小微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家和社会正在设法努力帮助他们。然而上述那些个别超前消费的年轻夫妇也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处境;收入减少,家无积蓄,消费不再,还贷乏力,只好腆着脸又向一生节衣缩食在牙齿缝里省钱的老一辈要钱救济。
抚今思昔,中国人过日子的传统理念是“积谷防饥”“有备无患”,体现在消费上的习惯是“撙节”二字。“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礼记》集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家无儋石之储,怎能“防患于未然”?
“撙节”提倡自觉养成节俭习惯。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是与修身养德、明志致远的君子之行同为一体的,愿“撙节”二字能使个别养成超前过度消费习惯的年轻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