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有一碗面
■卢忠庆(东风设计院)
冬天的早晨,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呼呼冒着热气,一碗下肚像是吞下了暖阳,胃里心里顿时温暖又舒坦。“郧阳名吃酸浆面,三天不吃怪想念。”从小是在十堰长大的孩子,酸浆面、三合汤、谭二拉面都是小时候随处可见的美食。离家十几年,最想念的便是这一碗酸浆面。
虽然身处九州通衢的武汉,坐拥三镇美食,味蕾还是固执地停留在小时候的口味。记忆中酸浆面的味道,鲜咸的汤,劲道的手擀面,还有面店里的四方桌和邻里邻居打招呼的熟络。在异乡遇见相似的吃食,总会要赶上去尝一尝的。那一刻,思念全部释放出来,游子的丝丝牵挂,家乡的黏黏羁绊,岁月的历久弥香。
一天,好友发现佳和馨居新开了一家郧县酸浆面馆,立马带了我去吃面。一个地方来的人,吃啥都有情感的共通。一进店门,那个泡菜酸酸的味道和水蒸气白雾的感觉让我一下感觉熟悉无比。豌豆杂粮面遇到酸菜汤,瞬间香气扑鼻,让人舌尖生津。
这碗酸浆面还原了传统味道,面条筋道爽滑有嚼劲,酸菜爽口清脾,豆芽嫩滑可口,配上香菜、辣椒油、葱花、白芝麻碎,酸汤浓郁鲜美中爆出一丝袅袅的芹菜和芝麻香味,家乡味儿被热汤面包裹得暖意融融。它量足便宜,可以打开一天的胃口,于我等上班族而言,经济实惠。
吃货们边吃边跟老板聊天,提起他的酸浆面欠缺了些地道的味道。老板回答,武汉的水质不适合腌泡芹菜,只能用包菜代替,酸汤少了打底食材酸芹菜,味道差一些。酸浆面关键在于酸浆汤。制作浆汤以春天为宜,选取新鲜的雪地红、大白菜、芹菜,洗净之后晾晒柔软,然后在开水锅里汆一下。捞起平卧着放进腌菜缸里,适量加入盐、青花椒,用石头压好,再缓缓兑入凉白开,剽去上面的白沫,密封后发酵,等到闻见酸香时,美味可口的酸浆汤就做好了。
面条用三分的豌豆面加入七分的小麦面,擀制而成。下入手擀面,不油不腻,酸香无比。做法看似简单,但地道的酸浆汤并不多见,这里面含有时令、物产、水土的窍门,全凭经验来掌握。有些店铺用醋来勾兑的汤料,酸浆汤酸而不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面就得接着地气吃。当地的吃食,换个别处无论怎么做,都吃不出一脚踏实踩在原乡土地上,一口一筷子还嫌不够的鲜美劲来。人对食物的记忆总是偏执又绵长。汪曾祺老先生常说,“味道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有时候不在于那菜式本身,而在于时节、那人和那情感。”走到人生边上最难忘是故乡的食物,咸菜汤、野菜、鸭蛋都是汪老先生眼中至上的美味。
出门在外,一碗面,成了我的思念。离开十堰以后,我吃过苏州的枫镇大肉面、扬州的阳春面、东北的朝鲜冷面、四川的担担面、重庆的小面、宁夏的羊肉臊子面、兰州的拉面……吃遍后才发现,最开胃的还是那一碗酸浆面。
每个人都有一碗喜欢吃的面条。故乡的特色食品是能让人惹起乡愁的东西。面短情长,不仅仅是口中熟悉的味道,更是童年无忧无虑的回忆。一直觉得人间至味是外婆做的酸浆面,就着干煸的牛肉条,配冬天刚腌出来的粉红色萝卜泡菜。小时候的味道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记忆,藏着遥远的思念味道。
寒风中的一粥一饭,是心底深处最妥帖的暖。迎着冬天的阳光里,呼朋唤友去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酸浆面。在余香袅袅中,心头涌上丝丝小小满足,劝慰自己:心安之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