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浓的年味
■肖成 (东风锻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进入腊月,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三年来疫情反反复复,让许多家庭团聚的日子变得遥远,春节的喜庆氛围少了许多。如今眼瞅着家家户户阳台上挂起了腊肉、腊鱼,还有那红彤彤的泛着诱人色香的香肠,街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兔年的春节让大人和孩子们都满怀期待。
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吃的是最丰盛的晚餐,穿的是鲜艳的盛装,看的是热热闹闹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年味永远是那样浓郁、芬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傍晚万家灯火闪耀。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鞭炮声不绝于耳,贴上红彤彤的春联,欢喜的气氛蔓延开来,一阵温暖涌上心头。对孩子来说,过年无疑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
蒸炸食品是我们家乡过年餐桌上的主角。“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是农闲时节,乡亲们有足够的时间购年货、备食材、忙年蒸。
母亲是筹备过年食品的“总指挥”。她早早备好包子馅料,如肉、红萝卜、青菜、豆腐、红豆等。包子、粿、甜糕寓意“金银满堂”,豆包谐音“都饱”,菜包寓意“财宝”,豆腐包寓意“富裕”,红萝卜包寓意“红红火火”。
晚上,我家厨房就显得不够用了,三四个人挤来挤去,分工合作,揉面团、调馅、擀皮儿、包包子,在温暖的灯光下忙得不亦乐乎。灶台上热气腾腾,一锅锅白胖胖的包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各种馅的香气诱人,挑动着我的神经,顾不得烫手,直接用手拿起一个包子咬上一口,结果烫得我又吐了出来,舌头也禁不住打卷了。妈妈用沾着面粉的手戳我额头一下,嗔怪地说:“别烫着了,赶紧喝口水。”妹妹笑嘻嘻扮个鬼脸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活该!”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让忙活的夜晚立即变得温馨又活泼。
腊月二十九,喜气洋洋“炸年货”。厨房是爸爸的主场,他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三四个托盘一字摆开,各种红薯圆子、猪肉圆子、藕夹、扣肉、花生米一一下油锅,来回翻滚,油锅里滋滋作响,屋子里弥漫着各种油炸食物的香味儿,还有大家最喜欢的麻叶、汤圆、红薯片之类。我早忘了吃包子的教训,也不管烫不烫,一个个全部尝个遍,弄得满嘴都是油。在明亮的灯光下,在“炸货”扑鼻的香味中,我尝到了甜蜜和幸福的味道。
大年三十,爸爸用春联、窗花装扮着门窗。最兴奋的是我和妹妹围坐在火炉前看电视,开心地嗑着瓜子,看谁的新衣服更漂亮,收获那一份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对小孩子来说,年味,是一件新买的衣裳,一顿齿缝间溢满肉香的美食,一场其乐融融的新年欢聚,还有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春晚。
年味里,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父母家人的呵护,有家庭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