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流域的乡念
■李慧改(东风退休职工)
多数人都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河流和山坡,田野和庄稼……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场景和记忆。《一条河流的走向》是80后作家段吉雄的散文集。他以他生长的、亲历的身份来抒写,写他眼里的、内心的汉水流域的这一方土地、这一条河流、这一片村庄。
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单调的,农事是繁重的。日复一日的耕耘、播种及收获,在农人眼里司空见惯,没有新鲜事。但作者能用一颗善感、诗意的心灵,去观察,去思考,去叙述,乡村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模样。他写红薯叶、野蒜、扶苏、灰灰菜,他写挖水井、弹棉花、烧窑、酿酒,这些乡村大地上的寻常之物事,以陌生化的眼光,挖掘出这些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从“红薯粉条”“红米黄酒”到“乡村葬礼”“唢呐声声”;从“田野的心事”“一粒麦子的使命”,到“村庄里的灯火”“闪着光亮的汉江” 等等。在这些文章里,他善用意象、象征、联想、比拟等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写出大地上乡村的日常与走向、父辈农人的辛勤劳作和负重前行,以及生活的艰辛困顿及播种收获的慰藉。
在段吉雄的文字里,无论是“抢夏”“收秋”的农活,还是“盖房”“赶会”的民俗民情,以及“烧窑”“酿酒”的技艺,许多段落、语句都如电影的慢镜头,逐渐地去靠近,传达出对“一条河流的走向”的追问、困顿与期待。如他在《收秋》一文中写到“收芝麻”的农活,先是“门口那棵老槐树稍稍扭动着身躯,泛着金光的叶子翻着筋斗缓缓落下”,然后是“山冈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已经开始燃烧了”,最后是“它们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露出躲在里面饱满的芝麻籽,凑拥在一起,好奇地瞅着这新鲜的世界”……我们在文字里看见了、听到了真实乡村的生活状态。
“一条河流的走向,会左右一个人命运。”这是作为书名的《一条河流的走向》开头语。作者以童年的记忆、父亲的经历,写出“舍小家为大家”的汉江流域的人民的无私奉献,融于南水北调的主题。自然真情,打动人心。
段吉雄还以“物”的角度体验、洞悉大自然的一切。他在《棉之舞》里写道:“每一朵棉花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温暖的太阳,还有火热的理想。”棉花是土地上结出的花朵,是温暖的象征。虽然看似写弹棉花,做棉被,其实何尝不是表达农民丰衣足食的期盼,小康生活的渴望呢?
万物皆有灵,段吉雄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头耕牛,一件农具,一双劳作的手,一张沧桑的脸等等,都寄予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灵魂,在文字的流淌中,带给读者诗意的文字享受和曾经乡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