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随想
■远影(东风河西顶饰)
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母亲,她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一生坦途,但她们对孩子的爱,都是不平等的,单向的,不够信任的,总是用爱来掌控孩子,替他们决定一切。
有的母亲以爱的名义,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一切,全方位无死角地关心他们。无论孩子年龄多大,生活在一起就包办一切。一旦孩子不在身边,每天就得十几个微信、电话嘘寒问暖,以这样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方式,消磨着彼此的耐心。
哪个母亲不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也因此,有些母亲总喜欢比较,谁考上了重点学校;谁出国读名牌大学;谁家孩子进了大公司挣钱多……“别人家的娃”总是金光闪闪地伫立于自己孩子身前,令孩子自惭形秽。有差距怎么办?批评指责、培优班、一对一辅导,各种形式“卷”起来,不管孩子是否情愿,是否适合,母亲们都咬紧牙关,牺牲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内心可能还颇有几分“为母则刚”的悲壮与自豪,一切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由呼吸的空间,他们有自我意识,希望自己来决定人生以及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活成父母认为、应该的那样。
我的儿子从小就自己做主,从过生日到升学,都是他自己选择,作为家长,我最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决定权都在他自己手上。兴趣班,也是他自己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容不得我们置喙。按外婆的说法,我们是最不负责任的父母,因为比起许多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父母,我们确实做得太少。
最离谱的是在高二,因为爱好漫画,他居然转去了美术班。我和他父亲认为这并不明智,也帮他作出各种分析和建议,但并未强迫他改变决定。连老师都责怪我们,为什么如此纵容孩子的任性?尽管他在美术培训班吃尽苦头,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但美术成绩依旧平平,能考上一本,全靠文化课分数的帮衬。我常对儿子说,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得走。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他们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也许坎坷坑洼,跌跌撞撞,但至少不会留下遗憾吧。
人生不过是一次经历,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明天,更何况是孩子的未来?我们几十年的经验固然宝贵,可是没有千百次头撞南墙后的痛定思痛,何来人生领悟?就和小马过河一样,现在跟孩子说再多道理,不如他自己去实践一次。
我们过分地牵挂和爱护孩子,是不是因为潜意识中对他们不够信任呢?总觉得他们还是孩子,没有长大,无法独立生存,不能没有父母的庇护?其实他们早已长大。母亲的价值不仅仅在为孩子遮风挡雨,也在于可以接受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作为母亲,如果每天以爱的名义,时刻关注、无微不至地照顾,黏着孩子,两个人的人生轨迹,硬是并成了一条线,我累,孩子也许更累。如果母亲总希望控制孩子,每天指手画脚,希望在孩子身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会让孩子活得太沉重。
我想做这样的母亲:性情开朗,身体健康,有几个朋友,有一些爱好,若干圈子,忙忙碌碌,插花、品茗也好,跳操、太极也罢,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对于孩子则学会放手,让孩子拥有面对风雨的能力,长成他们自己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