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为东风新能源车“造心”的人 ——记东风公司2023年度劳动模范舒海斌

2024-04-22 16:39:1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2024年1月,东风纳米01车型正式上市,其中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莫过于它所搭载的东风全新一代马赫E十合一电驱动总成iD3-70——能效高达91.9%,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从东风首个电驱动总成iD1到集成度更高、效率更高的iD2系列产品,再到获得中汽研华诚“能效之星”权威认证的iD3-70,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平台经理舒海斌参与了东风公司自主电驱动总成开发的全过程,这些产品搭载多款东风战略车型成功投放市场。

电驱动被称为新能源车的“心脏”,而舒海斌就是为东风新能源车“造心”的人。历经三代,东风电驱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舒海斌和团队让东风新能源车“心脏”更强,为东风新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

三代电驱动,他见证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我是武汉新洲人,从小就喜欢车。”舒海斌说。受司机父亲的影响,舒海斌听着家属大院里汽车发动机的声音长大,并迷恋上了这种声音。上大学时,这个“武汉伢”自然而然选择了机械专业,走向汽车行业。2014年,北漂了4年的舒海斌回到家乡,进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在东风的头几年,舒海斌一直在做研发。“2017年以前,我一直在做电动场地车的开发工作,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东风成立了智新科技,把三电核心业务放到了一起,我也跟着开始做相关项目。”

电驱动总成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的动力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核心指标。2017年,舒海斌参与了东风首款电驱动总成iD1系列产品的开发,也见证了东风自主电驱动总成从无到有的过程。

2019年,东风第二代电驱动总成iD2系列正式立项,从这时起,舒海斌不再从事纯粹的研发工作,而是慢慢朝着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向转型。和研发不同,项目管理对产品的整体把握水平要求更高,也更考验工程师对制造环节的熟悉程度。以FQCD(产品性能指标、质量、成本、交付周期)为重点,项目经理要把工作目标逐步分解,并与相关领域负责人进行对接,确保项目按期推进。

为了确保iD2-120项目搭载东风风神E70顺利投产,舒海斌团队与公司研发总院蔡林团队携手合作。但当产品刚进入最紧张的验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项目也几乎陷入停摆。

“舒海斌的态度很坚决,他说,我们所有的项目节点都不能延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困难。”蔡林说,“等到形势稍微好转,他就积极沟通协调,竭尽所能调动相关资源,组织生产样件,重重‘闯关’、突破封锁,把样件送到我们研发总院进行验证。”

这是蔡林第一次和舒海斌合作,舒海斌的认真负责深深打动了他。2022年4月,iD3-70立项,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尽快搭载新车型上市,该项目只给了18个月的开发周期,相比正常的开发周期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缩短开发周期,意味着我们要像iD2系列项目一样成立联合团队,把研发、制造、质量、采购等环节全面打通。领导问我想和谁合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海斌。”蔡林说。

不负信任,2023年,舒海斌带领团队完成了iD3-70项目的开发。采用“十合一”深度集成技术、控制器域控架构设计、高效控制算法、扁线电机等关键技术,iD3-70电驱动总成具有高效率、高集成、搭载性及拓展性强等特点,综合实力行业领先,大幅提升了东风公司战略新车型的产品竞争力。

成功就藏在一遍又一遍的从头再来之中

如果把做过的项目比作自己的小孩,舒海斌觉得iD3-70电驱动总成项目一定是自己付出最多的一个。

和前代产品相比,iD3-70运用了许多东风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在集成度方面大幅提升。相比同类型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iD3-70电驱动总成效率每提升1%,车辆续航里程可提升1.5%至2%;此外,高集成度能使车内空间提升10%,为用户带来更经济高效的用车体验。

在一连串的亮眼数据背后,是一段段充满波折的工作记忆。正当项目顺利推进时,舒海斌突然接到了投诉:电驱动总成部分出现了冷却液的残留。

“不能因为故障耽误开发进度,因此,我们只有两天时间找到漏液的源头。”舒海斌回忆,“为了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漏液是表象,造成漏液的原因却很复杂。一开始,舒海斌及团队判定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将控制器带到了BU车间进行复现工作。然而,经过大量工作,到凌晨2点时,舒海斌及团队还是没有找到漏液原因。

“我们低估了这个问题,把它想得太简单了。”舒海斌说。

通常晚上加班后,员工可以进行调休,恢复体力,但舒海斌团队没有喘息的时间,简短休息之后,他们又埋头继续着大量的梳理验证工作。当时是冬天,气温在0度左右,而舒海斌为查找问题原因而汗流浃背,到第二天中午12时许,仍然没有明确的方向。

沉住气,再来一遍!舒海斌安慰着同事,也安慰着自己,肯定是哪个细节被遗漏了,重来一遍,一定能找到漏洞。

突然,舒海斌发现转机——有可能是气密测试环节给出的压力过大,导致冷却液泄漏,也有可能是产品降温环节出现问题。循着这两种可能性,舒海斌及团队来到生产线,重新复盘生产过程,终于在一个工位前发现问题点——和其他产线相比,这个工位多了一道吹水的动作。通过反复验证,原因终于找到,问题得到解决。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更短的研发周期和新技术、新机构的应用都为舒海斌的工作带来挑战,但成功就藏在一遍又一遍的从头再来之中。

谈起项目管理和研发的不同,舒海斌坦言,“做研发要小心谨慎,做项目却不能循规蹈矩,但两者都需要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每对接一个主机厂,我就会去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开发模式,取长补短,应用到我们自己的项目中。”

面向新项目,有信心做得更好走得更稳

今年年初,舒海斌收到了好消息:他获得了东风公司2023年度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对于这份荣誉,舒海斌十分谦虚,但在同事代素琴看来,是实至名归。

在iD3-70电驱动总成项目中,代素琴主抓产品质量,经常与舒海斌进行工作对接。“他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实干者。”代素琴说,“从产品本身到制造等各个阶段,舒海斌都非常专业,而且他乐于扑在生产一线,只要他在现场,我就感到安心。”

一次,iD3-70项目需要对一批部件作返修处理,仓储、物流、工艺、质量等领域的工作人员都到了现场,现场生产的负责人却因为生病请假了。凭借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和对产品的专业性,舒海斌主动对现场工作进行了安排,连设备工具、返修零件分类这种小细节都没有落下。

“在他的指挥下,大家各司其职,井井有条,遇到障碍项,舒海斌就会陪着我们一起进行评估梳理,最后把问题顺利解决。”代素琴说。

生产一线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舒海斌已经记不清去年一年去了多少次生产一线。“几乎每天都在二号园区的生产现场。”他说,“因为我也做过研发工作,我知道产品不是图纸画出来现场就能做出来,就算做出来,也可能和你想象的有差别。所以多去生产一线,只有在生产一线,你才能实际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判断工艺参数是否合理……”

怀揣着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初心,2024年,舒海斌重新踏上研发之路,接下了iD4系列电驱动总成的开发任务,这一次,他有信心做得更好,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