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掉链子的“骆总管” 记东风公司劳模、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铆焊车间修磨交检班班长骆华波
■骆华波(左)与同事讨论现场改善课题 陈吉荣/摄
■骆华波(左)与同事交流焊接技巧 陈吉荣/摄
■骆华波对员工进行培训 陈吉荣/摄
■记者 陈吉荣 特约记者 雷兴强
一条完美的焊缝是怎么形成的?对焊工来说,需要如“狙击手”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哪怕一次呼吸、一丝轻微情绪波动都会影响焊接质量。
自参加工作以来,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员工骆华波,以超常的耐心和专注度,一步步从学徒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青春。11年过去,骆华波当上了铆焊车间修磨交检班班长,成为同事们眼中从不掉链子的“骆总管”,也成为东风公司2021年度劳动模范。
“一条完美的焊缝,就是我们的目标”
骆华波对焊接的热爱,始于欣赏。
2011年4月,骆华波满怀憧憬来到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进厂的第一天,骆华波被纵梁工位上焊工师傅们焊出来的焊缝所吸引。“那些焊缝像鱼鳞一样均匀,特别美,那个时候我就暗暗下决心,我要焊得和那些师傅一样好,甚至更好。”骆华波说。
还在学徒期的骆华波一刻也不敢懈怠,每天早来晚走。为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他仔细观察师父的“一招一式”,将每一个焊条摆动的频率和幅度都牢记在心,就连吃饭时也不忘翻阅焊接方面的资料,并积极向师父请教。
一有时间,骆华波就默默地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去寻找自己的缺点,然后再不断总结、提高。慢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他的工作习惯,“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的思想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然而焊接这条路并不好走,高温的环境、高浓度的烟尘、刺眼的弧光……这些都是一般人体验不到的。一次,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块焊渣掉进骆华波的鞋子里,为了让焊缝一次成型,骆华波强忍疼痛,继续焊接。“当时很疼,但是没有办法,不能停下,停下就会出现接头,接头就是缺陷。”骆华波说。完成焊接后,当骆华波脱下鞋,脚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水泡。像这样的烫伤,在骆华波身上已有多处。
“这些‘皮肉之苦’不算什么。”骆华波说。用勤劳的汗水铺就成长之路,骆华波迅速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
如今,骆华波逐渐承担起东风特装新员工焊接技能培训工作。作为质量员,骆华波不断优化技能培训体系,反复总结经验,编制出《猛士焊工培训教程》课件,极大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有力支撑了产品质量提升。
“我在培训的时候时常会告诉员工,一条完美的焊缝,不出现任何缺陷,就是我们的目标。”骆华波说,高标准、严要求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每位参加培训员工的要求。
“师父对我很严格,每次对我进行一对一指导的时候都会指出问题,让我学会了多种焊接手法,成为了班组的全线通。”骆华波的徒弟梅君宝说。
焊工队伍的整体实力是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今年,我们会对焊接不良做专项培训,把一次交检合格率从去年的94%提升至97%。”骆华波满怀信心地说。
在骆华波的带领下,铆焊车间已形成全员钻研技能、学习技能、练就技能的浓厚氛围。2021年,车间成员在十堰市“车城状元”技能大赛焊工组中摘金夺银。
“不放过任何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
2018年,由于猛士b平台生产建设工作启动,东风特装决定搭建一条新的铆焊生产线,骆华波被任命为铆焊车间工作推进负责人。
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让骆华波一时犯了难。“因为是新车型,谁都没见过,更不知道该怎么干,所有的问题都是通过现场去实践,才能找出来。”骆华波告诉记者。
那段时间,骆华波每天扎根车间,和同事一起调试,共识别出600多个改善点,并组织分析对策,牵头制定解决方案。
当时,发动机盖板配焊是一个瓶颈工位,调配后的发动机盖板总成一致性差成了骆华波的一块“心病”。为解决问题,骆华波每天泡在现场,寻找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同事的多次实践下,将发动机盖钢板边缘两侧的圆弧段改为直线段,并制作专用工位器具增加刚性固定,彻底实现b平台5种车型的发动机盖板总成100%通用互换。这一改善获得了东风特装事业部2019年质量攻关改进一等奖。
在建设猛士b平台项目的三年里,骆华波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一周只回2次家,吃住在车间是常态。需要操心的事儿太多,骆华波异常忙碌,同事们也因此叫他“骆总管”。
“那时候工作太忙,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妻子在操持。”骆华波说,偶尔回趟家,孩子基本上也都睡了,跟孩子说说话的机会都很少。
2021年7月8日,东风猛士首款民品M50正式量产下线。骆华波主动参与民品M50单双排试制生产,他和同事通过调试识别工艺、设计、部品、夹具等方面共计158项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跟踪,开展课题立项,按计划推进解决,以保证民品M50成功上市。
“任何小问题都会影响整车的质量,不放过任何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骆华波说。
“骆华波在工作中一直任劳任怨,且从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铆焊车间主任刘佳兵说。
做问题的“终结者”
在骆华波看来,获评东风公司劳动模范,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变得更好。
在铆焊车间,车间里的前围与前纵梁工位上,都安装着一个纵梁防倾倒限位装置,这个装置的设计者正是骆华波。
以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重达60斤的纵梁,不仅给车间前围与前纵梁工位上的两个班组造成了搬运作业的困扰,还严重影响了生产节拍。发现问题后,骆华波主动表示,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骆华波从工位布局着手,重新设计了工位器具,安装了纵梁防倾倒限位装置,尽量减少员工的搬运次数。
“能不能让大家干得再舒服点,让生产效率再提高一点呢?”初步解决问题后,骆华波又萌生了新的想法。于是他大胆设想,增加了一个封装平台,改变了作业方式,用机器代替人工,彻底消除了困难作业。
小改善产生了大效益。此项改善一举解决了两个班组作业困难的大难题——把作业负荷及作业姿势从5级困难作业降到了3级正常作业,还减少了车架班1名作业人员,车架班b平台生产整体作业充实度由原来的56%提升至80%。
“这项改善实施以来,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铆焊车架焊接班班长李锋表示。
从细节着手,做问题的“终结者”。仅2021年,骆华波共指导车间开展改善531项,提出降成本提案与合理化建议265项,通过各项改善课题推进落实,车间2021年单车制造成本下降376元,较2020年下降26%。
“学会思考很重要,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都会去想办法解决。”骆华波说。
当前,骆华波正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地攻关《白车身骨骼精度提升》《猛士b平台制造效率提升》等课题。他说,将立足本岗,带动团队成员攻克更多改善课题,为东风猛士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