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朱卫东和他的创新工作室

2022-04-18 17:20:59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人人“爱操心”

春天的东风设备制造厂区,一派生机盎然。小草迫不及待地钻出土壤,花朵儿争奇斗艳,尽情地沐浴着阳光。

机床制造工程部的生产车间里,装配工人们神情专注,娴熟地干着手上的活,全力以赴确保项目如期完成。项目主管王建伟一边观察新项目的装配情况,一边向小组成员了解当前进展情况,确保新项目保质按期交付。

“怎么铣头还没装上,就先装立柱了呢?”钳工班班长周亨兵路过装配现场时,好奇地问王建伟,为什么不按照以往的装配方式,连同铣头一块安装到机床上。

“我们安装前测了立柱底部和丝杠座的间隙尺寸,发现数据不对,准备先试装一下,再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事实证明,王建伟和项目组成员的这一“操心”举动直接避免了返工的风险。

“普通员工做事细心,主管和负责人做事操心”早已成了朱卫东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工作准则。每接到一个项目,从拿到图纸的那一刻,成员们想的都是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快更好。不仅如此,朱卫东创新工作室还时常针对机床装配技术问题,从设计、工艺等方面进行现场改进,并反馈给技术部门进行更新。

2021年,朱卫东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牵头负责改善降成本。“降成本的难点在于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了解、多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点。”朱卫东说,创新工作室的每一个项目负责人,为此天天守在现场,在保证装配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一点一点地分析如何进行改善给成本做减法。

在一次调整加工中心Z轴上的两个保护开关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余宏伟和宋勇两人交流,每个加工中心有X/Y/Z3个运动轴,每个轴需要两个开关,如果在保证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减少开关的数量,成本将大大降低。

在朱卫东的引导下,余宏伟和宋勇用了一周的时间,将加工中心每个轴上的两个保护开关减少至一个。同时,为了提高Z轴开关的调整效率,将原来位置在后防护端的开关更改到了机床的前端防护罩内,使开关安装调整更加便捷。

2021年,朱卫东创新工作室共做了20余项降成本的改善,人员参与度达到100%。一直以来,坚持项目分解,细化到人,制定行动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扎实开展推动措施的落实与革新,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人才成长的“小讲堂”

如何将高技能人才的本领推广至每一个人,在做成事的基础上把事情干得更漂亮。“现在的工作都是团队作业,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我从不赞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说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朱卫东跟记者说。

2014年朱卫东创新工作室一成立,便与机床制造工程部党支部携手打造“李化平小讲堂”(李化平,东风设备制造公司老一辈技能大师),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进行全车间的技术培训,对不同水平的员工进行针对性指导,现场手把手作业教学。

2021年,机床装配Z轴直线导轨堵盖装配,材料由尼龙更换为铜堵盖,虽然更换后堵盖硬度提升,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朱卫东创新工作室制作出安装堵盖的专业工具,并将使用方法的推广交给了钳工奚晓政。“我们所要求的是在做好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培训,形成标准化流程。”朱卫东介绍,奚晓政在试用完工具后,将装配堵盖的过程整理成文字,并拍照说明,将装配过程中的难点一一标出,还通过“李化平小讲堂”进行分享。

“目前,工作室已经从成立之初的8人发展到19人,我们是一支富有激情与活力,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团队。”朱卫东告诉记者,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是现阶段需要推进的重要任务,工作室将继续大力开展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专业技能人才。

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共建

“当检测到零件尺寸有误时,需要重新调整机床静态精度。”2021年6月,在机床制造工程部培训阵地,朱卫东创新工作室成员、项目主管曾进红正在耐心地指导3名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学员如何调整机床静态精度。

在他的帮助下原本陌生的大理石方尺也变得亲切起来,通过和千分表搭配操作,很快便能测出机床导轨装配的直线度和垂直度。

“下一步该怎么做?”

“根据反映出的精度问题,修磨调整垫的厚度。”

这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让学员完全掌握了机床静态精度调整的技能。不过这只是此次加工中心技能培训10项操作中的一项。

2021年4月7日,朱卫东创新工作室与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金益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结盟,双方就人才培育形成“‘金朱’人才培养八步法”,围绕生产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解析进行人员培训,以此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仅2021年,双方组织培训12次,培训16人,开展8个课题实践。

事实上,创新工作室联盟不仅为彼此培养了高技能人才,还发挥着互补的作用。有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打着灯笼想要找的那个能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就在“联盟”里。

过去一年,朱卫东、金益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了转台锁紧环故障零化、新机型导入加工中心改造自主化、精密加工中心装配调试专家课程开发、一种激光制导AGV的研发等6个课题,并申请3项专利。创新课题的全部达成为彼此带来了800万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