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邓徐龙:拼尽全力 不留遗憾

2022-06-22 10:56:01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细致周到、待人随和、精力充沛,这是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风乘用车公司设备保全室工程师邓徐龙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技术方面‘下功夫’,会有最直观的结果。”讲起技术来,他的话语逻辑极其清晰,也极富感染力。

邓徐龙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具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业绩。在与他的攀谈之中,记者也见证了他“拼尽全力 不留遗憾”的奋斗故事。

偏毫厘,不敢安

应对东风乘用车公司当前的产能爬坡,设备效率提升是生产节拍优化的重要一环。

优化设备结构、提升设备节拍,邓徐龙马不停蹄。对冲压车间新导入的机器人进行运动轨迹优化,缩减重复检测步序,以消除等待时间,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对多种车型的混流生产设备兼容性进行改善,对设备故障风险进行预判,提升设备稳定性,保障生产质量。

在冲压车间ATC全线自动换模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邓徐龙全身心投入。经过他和团队的努力,模具更换批次时间由原来的15.6分钟缩短至8分钟。同时,车型零件生产平均节拍从6.8件/分钟,提升到现在的9件/分钟,节拍提升达32.3%。

“设备生产节拍的提升,越到后面越难。SPM(每分钟生产节拍数)从6提升到8可能只需要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但后面想要提升1%,都会涉及调整压机的位置、模具外观参数、交互信号等很多因素。”邓徐龙表示,改善无止境,节拍提升需要一点一点攻克,对设备技术的习熟度和电气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邓徐龙主动新增完善人机界面故障报警提示800多处,大幅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完成优化设备上各类精准控制12处,每月可节约电费1.5万元左右。他还利用现有资源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周期和寿命,自主修理ABB电机、修复模具夹紧器、改造通用继电器、自制真空发生器密封等,每年可减少维修费8.2万元。

“把事情做好是应该的,没做到位则会有点意难平。”邓徐龙坦言,对于现场出现的任何设备故障,只要还有1%的问题原因没有找到,故障未得到彻底解决,都会让他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偏毫厘,不敢安。这种心态来自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也来自于他对设备保全发自心底的热爱。

干一行,钻一行

对于技术的革新,邓徐龙和冲压保全团队一直没有停止探索。

正是这份对技术革新“不安分”的追求,让他“载誉而归”:荣获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优秀党员”“风神英雄”“工匠员工”“技术能手”“青年奋斗者”“青年明星”、东风公司“技术能手”和全国汽车行业“青年技能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了2018年全国机械行业第二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2021年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第一名,并荣获2022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在制造领域有太多的“工匠传奇故事”。这些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不断翻越一座座看似不能抵达的高山。最美妙的不是站上光辉顶点的刹那,而是在此之前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谈及参加比赛,邓徐龙说,赛场之上,拼尽全力,只为不留遗憾,输赢另论。

“参加比赛必须要有付出,而且是十分努力的付出。”每一次的技能竞赛,邓徐龙都要对导师模拟假设的各种问题进行反复练习,练好基本功。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干一行,钻一行。通过大赛的历练,邓徐龙逐渐“打磨”出过硬的技能水平。邓徐龙认为,和高手对决,名次固然要争取,更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向他们学习。

工作之余,邓徐龙还自学了工业PLC通讯、数据库、Python语言、上位机编程等专业知识,掌握主流PLC、机器人编程基础等技能。他主导的改善创新课题《降低压铸一线喷涂系统故障率》让喷涂系统故障率降低90%,《压机吨位数据自动采集》课题获得了东风公司工业机器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最佳课题实践奖”。

“在B站和腾讯课堂有很多技术资源,搞电气这一行,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胜任这份工作。”邓徐龙表示,现在计算机应用很广泛,机械、电气、液压等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国外厂家对核心技术封锁很严,遇到故障,如果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实际解决,就陷入了被动局面。邓徐龙希望自己成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汽车产业工人,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迭代步伐,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择一事,终一生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邓徐龙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具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业绩。

经过在技术岗位上12年的历练,2021年4月,邓徐龙由技术员转为管理岗的工程师,目前负责冲压车间和压铸车间的电气技术工作。从单纯负责设备维修,转为分析处理各种设备上的“疑难杂症”及项目升级改造、车型初流管理、设备管理基准书编写、人员培训文件编制等更繁杂的管理工作,邓徐龙表示勤学、专注能解决一切难题。

“以前在技术岗,接触的事务单一,人也会有点偏执。解决现场问题时,对自己和同事都略显苛刻严厉。”经过管理岗位的历练,邓徐龙逐渐意识到,目标的达成需要团队共同前进,需要用平和的心态沟通,以专业、严谨、高效的工作状态影响他人,像师傅耐心地教导自己一样对待徒弟,团队便自然“活”起来了,“赶学比帮超”的氛围也日渐浓厚。

在人才培养方面,邓徐龙立足岗位需求,注重引导与思考。结合现场场景应用搭建综合实验平台,时常与团队交流探讨;还以项目带徒的方式加速成品人才培养,为班组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深入解析现场痛点设备,总结经验与技巧,授人以渔,他培养的徒弟均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