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东风先模»东风工匠»正文

“技改圣手”吴柳宁

2023-06-07 14:53:0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以先模精神凝聚创新智慧,让一人之长变成众人之技。他,凭专业赢得认可,用专注打磨匠心。他是东风工匠——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吴柳宁。

一本珍藏版“电工秘籍”,是吴柳宁20岁入职时仅有的“资本”。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优秀工匠、广西工匠、广西技术能手、广西优秀高技能人才、杰出柳州工匠、柳州市技术能手、东风工匠……这是30年后吴柳宁交给自己的答卷。

时光在他身上雕琢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他为了什么而奋斗,又因为什么而坚持?

著名摄影师星野道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对吴柳宁而言,最耀眼的那道光,只有匠心才能抵达。

秉持匠心,躬身奋进,追光而行,这是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吴柳宁真实的人生轨迹。

追随光

30年前,20岁的吴柳宁从柳州第一职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柳汽生产车间从事维修电工工作,他既失望又难过,因为同班同学基本都被分配到银行或报社工作。看到车间工作环境又脏又差,他无法接受维修电工这份工作,曾一度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当工人,能有什么出息?”

他的电工启蒙师傅看出他的心思,就送给他一本珍藏版“电工秘籍”——电工考工应知题解,鼓励他吃透这本书,掌握精湛的电工技术。当时的吴柳宁还未感知到技术的力量,对师傅赠予的电工书籍不以为意,开始碌碌无为地“混日子”,到点下班,工作没有目标,更没有动力。

直到有一天,两名同样是维修电工的同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让他发现工人岗位同样可以成才!他决定马上结束得过且过的生活,并暗暗下定决心要向榜样学习,要像他们一样优秀!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为了快速掌握维修电工检修技术,吴柳宁虚心向师傅请教电工技术,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到车间熟悉各种设备,拿着图纸逐个对照元器件、电柜,将电路控制情况烂熟于心。他还找来有关机电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钻研学习,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经常查阅资料到深夜,直到问题解决才罢手。与此同时,吴柳宁参加了电工技术班培训,厚植理论基础,提升技能水平,2000年取得助理技师资格证书及《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专毕业证,2004年取得电工技师资格证书,2006年取得电工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07年取得本科毕业证。

广西机电学院离柳汽比较近,吴柳宁的家就在学校对面。他常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自己去学校练习电工技能,因为学校有许多机电一体化和电工设备。当遇到设备和技术上不懂的问题,吴柳宁就会请求老师讲解并传授技术。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吴柳宁的电工技术突飞猛进,解决故障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

技术之路注定艰苦,往往前一秒正品尝成功的喜悦,下一个难关已然到来。

成长路上,师傅是吴柳宁的定心丸。不料师傅突然有一天被调走了。失去“靠山”的他对于工作和未来都感到“压力山大”。不久后,车间领导找吴柳宁谈话,希望他能顶起维修这摊活儿。他虽然稍感为难,但又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只得硬着头皮接过师傅的工具箱,挑起了车间设备电气维修的大梁。

岂料第一次“行诊”就出师不利。车工班一台立式车床故障停机,工人联系他去看看。面对趴窝的立式车床,吴柳宁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让它重新转动,只好灰溜溜地去找领导搬救兵。

下班后,他站在车床前久久不语。心中的责任和压力让这个不识愁滋味的年轻人默默流下了泪水,他告诉自己:“既然接过了担子,就没有理由退缩,没有借口说不行。一次失败没什么,只要认真学、刻苦干,就一定能干出个样子来!”

从此,吴柳宁边干边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取经,向技术员请教,自己找来设备说明书逐一研究,业余时间即使再累也逼着自己潜进书中寻找答案。那段日子,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超越极限地学习,孜孜不倦地探索,度过无数个苦练技艺的日日夜夜,吴柳宁的维修技术终于和师傅一样,达到了真正的“手到病除”的水平。

迎着光

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行业技术变革层出不穷,车间购入数台配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器和数控系统的国外进口专用设备。对于这些设备,吴柳宁连操作都不会,更别说维修了。一切都要从零学起,但没有专业的老师,怎么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吴柳宁决定从设备的配套软件开始入手。软件是纯英文的,对英文不熟悉,他就买来英汉词典,一个词接一个词地“抠”。他还自费买了电脑,自学PLC简易教程,遇到疑难之处就打电话咨询厂家,最终完全掌控这些高精尖的大家伙。

随着维修技能的不断成熟和对设备的充分了解,吴柳宁逐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掌握了一项独门绝技——“望闻问切”工作法,就算远离设备也可以排查故障。

有一次,他正在维修一台设备,有操作工找到他排查故障。分身无术的他问操作工:“什么现象?”操作工说:“刀打了,电机主轴不转,现在启动不开。”他头都不抬地说:“拉下电闸,按第一个热继电器复位电钮,重新上电,将设备退回原位,再重新启动。”操作工应声回去一试,果然解决问题,遂心服口服。

从学到用,吴柳宁骨子里求变求新的特质越发明显。

发动机装配线的控制程序及控制过程限定了发动机总成的下线速度,成为流水线上的瓶颈,不仅影响每班产量,而且延长了工作时间。车间领导找到吴柳宁,鼓励他对此问题进行改善。经过数个不眠夜,他的创意方案终于落地——改进装配线上的托盘放行、读码操作过程,通过对装线PLC控制程序增加要车记忆功能,加快托盘RFID识别运行速度,提高生产效率,装配线的下线托盘速度一下子提高了20%。

凭着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韧劲,吴柳宁一点点打破了“蓝领工人”成长的“天花板”。

成为光

参加技能竞赛,成为吴柳宁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5年,吴柳宁获推荐参加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比赛,结果没有取得入围决赛的资格。

这次失败使吴柳宁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思路和比赛思路截然不同,后者对时间要求更高,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严格,更注重参赛者的自主设计能力。要想在技能比赛中取得胜利,不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并且要训练出过硬的心理素质。

天性不服输的吴柳宁痛下决心增强技能比赛能力,找来各种理论和实践习题练习,前期启蒙师傅赠送的电工秘籍也从“压箱底”再度变成“掌中宝”。苦背竞赛试题,反复实操训练,利用业余时间在车间和学校学习电工技术……从2006年至2014年,他连续获得东风柳汽维修电工技能竞赛第一名;2009年代表企业参加柳州市职工维修电工技能竞赛获第五名。此后,柳州市级比赛维修电工第一名被吴柳宁收入囊中。在高手云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技能大赛中,他在生产任务重、训练时间短及异地参赛等不利情况下,仍然荣获二等奖。“柳州市技术能手”“广西技术能手”……荣誉就如同山顶上的鲜花次第盛开。

吴柳宁一方面深深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另一方面也陷入了沉思。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屡次参加大赛带来的启发让他如获至宝。最令他受益的是,学会了以自己的设计思路改变设计的控制过程。这一能力使吴柳宁如虎添翼,他从被动等待机器出现故障后再进行修理,转变为通过改变机器原控制过程的方式,实现对故障的主动预防。

根据这个思路,他首先对加注机进行了技术创新,使其故障频率几乎为零。慢慢地,他将技术创新的范围逐渐扩大,从改专机、改数控,逐渐发展到对整条生产线、装配线控制过程进行改造。

车间发动机原装配线26个工位放行是由操作者在装配完成后手动放行,难免因人为因素影响装配线效率,而且不利于发现装配过程中的问题点。吴柳宁便在原有硬件基础上增加了RFID、PLC、触摸屏、三色报警指示灯、开关电源及中间继电器等,使生产线做到工作状态有显示、可定时放行的流水作业。此次技术改造使生产线各工位由人工放行改为定时自动放行作业,提高装配效率10%,每个发动机总成可节省装配时间2.5分钟,节省能源消耗7.5万元、技改资金35万元。

2022年,吴柳宁带领技术团队对德国5000T油压机平行计算机系统进行技术攻关。这一次,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在工作时间停机检修改造,就会影响几千名员工的正常生产。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秩序,吴柳宁牺牲了一整年的节假日时间,带领团队搭建新控制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自主研发,彻底攻克大型油压机控制算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夯实了企业自主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次技术攻关不仅节约成本165万余元,还掌握了底层源代码及核心算法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大型油压机控制系统的垄断,彻底将油压机控制算法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散发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经年累月与各类技术问题交战,吴柳宁深知,技术领域没有童话,谁也没有天生神技。技术的突破,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冲刺跑,而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团体接力赛。于是,他自觉承担起“传帮带”的重任。

吴柳宁始终铭记师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教导,善于记录和总结。在处理故障后,及时将问题点、难点重点、方法技巧等提炼出来,并加以固化,形成培训教材。他带领团队设计组建8台PLC、FANUC机器人自动化培训教学台,主编、撰写《西门子PLC 300组态应用技术》《WINCC 编程技术》《RFID射频技术》《工业视觉检测技术应用》等4本培训书籍,在柳汽广泛使用;编制《柯马加工中心和珩磨机维修教材》等150篇教材,解决了德国珩磨机输送定位不准确等90多项疑难故障;承担企业自动化技能培训工作,培训技能人员200多人次。

针对缺乏经验的新员工,吴柳宁自创了教学“五步法”,即“师父演示——徒弟跟做——师父再演示——徒弟再跟做——师父总结分析”。每一步,他都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纠正。一轮流程走下来,徒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近年来,吴柳宁累计培养出8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其中高级工30名、技师8名、高级技师2名,广西技术能手6名、龙城技术能手5名,竞赛获奖者20多名。2021年,在第七届广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徒弟李琪获得机器人比赛项目第一名,陈锋获数控维修比赛项目第三名。李琪和陈锋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得优秀团队奖项。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2018年底,以吴柳宁和他的技师团队为核心组成的技能人才队伍工作室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认可,被授予“吴柳宁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成为柳汽第一个区级大师工作室。2020年,工作室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工作站”,聚集博士人才6人、研究生10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通过民主选举,吴柳宁被推选为站长。吴柳宁还整合技能培训、讲座指导、名师带徒、传承技艺等优势资源,带领各电工技能精英在技术攻关、提升技能、竞赛参与、成果转化、推广交流五个方面出色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路追光,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如今的吴柳宁,恰似那一缕微光,照亮前进的方向,指引躺平者站起来,去看更多更美的风景;他又犹如一粒火种,点燃对未来的向往,激励奋斗者一路向前。

做设备的“朋友”

——同事眼里的吴柳宁

■韦介乐/口述 通讯员 于业芳 叶辉跻/整理

同事韦介乐经常与吴柳宁一起解决故障,对他非常熟悉,对他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非常敬佩。

韦介乐说,记得吴柳宁在班组里经常研究图纸和设备手册,根据操作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分析每一个控制回路,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也经常请师傅分析指正,想着在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怎样第一时间去处理。

吴柳宁曾经告诉韦介乐这么一件事。

以前,在一次处理数控机床信号故障时,吴柳宁本来信心满满,把能引起问题的传感器、电缆全部换了一遍,但忙活一天问题依旧。设备操作师傅不满的眼神让吴柳宁脸涨得通红。

当天傍晚,高级工程师陈超过来了,问吴柳宁:“小吴啊,你前面换了哪根电缆?有多长的距离?会产生多大的阻抗……”这些问题让吴柳宁哑口无言,因为当时他操作更多靠本能,而非流程。

陈超当即夹上示波器开始演示,一会儿就解决了问题,看得吴柳宁目瞪口呆。后来,吴柳宁告诉韦介乐,他非常佩服陈高工处理故障炉火纯青的技术,自己也要成为像陈高工一样技术精湛的专家。

此后,吴柳宁的技术突飞猛进。每次解决完疑难故障,他并不满足,经常念叨:“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故障就够了吗?能不能提前预防故障,不让故障发生呢?这需要我们跟设备搞好关系。”

为此,吴柳宁经常站在设备旁,静静地和设备“沟通”,熟悉设备的习性,把他们当作一个个默默无言的“朋友”。

吴柳宁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工作上大胆创新。2015年,车间从日本进口用于缸体清洗的机器人出现了无法校准坐标位置的难题。这个难题必须解决,否则将会影响整个车间生产。但当时东风柳汽还没有人掌握这种机器人的维修技术,而请国外专家的话,不仅费用高,耗时还长。

思虑再三,吴柳宁一咬牙,决定还是“靠自己”。他带领团队把机器人拆了个底朝天,开始研究探索,相关资料翻了一本又一本,试验调试做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吴柳宁和他的团队不仅修好了机器人,为企业直接节约设备维修成本75万元,还设计了新的电气装置和机器人程序,让该机器人的清洗能力由一次一台缸盖扩展为一次两台,运行效率翻了一倍。

三十年来,吴柳宁常年保持对设备的热爱,这份热爱让他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同事们都说,车间里,有吴柳宁在,大家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