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党建带工建»正文

利润翻番创佳绩 凝心聚力绘新篇

2020-11-25 16:47:08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沿着该公司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坚定前行,“十三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证产品品质 史阳武/摄

精益求精,决战决胜 邱锦/摄

(记者 邱锦 实习记者 于文欣 通讯员 史阳武)今年1-10月,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3%;“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实现了利润翻番。自2015年完成公司化改造以来,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2015年10月,在两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东风汽车动力零部件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公司化改造,由“厂”变成“公司”。2016年12月,在公司化运营一年之际,该公司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规划未来四年发展方向,明确“十三五”战略目标。

四年来,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年营业收入由2亿多元增长至3.88亿元,“十三五”期间实现37.7%的增长。该公司也先后荣获“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最佳文明单位”“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战略调整 市场开拓形成新格局

11月17日,走进电器事业部各生产车间,十余名员工正忙着剪接、装配各种线束,生产紧张而有序。据该事业部部长刘庆洲介绍,临近年底,线束和工具箱的产量每天达到200多辆份。

“年底关键冲刺阶段,产能持续提升,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保生产。”刘庆洲介绍说,截至目前,该事业部已完成1亿多产值,11月份排产超过1500万元。“我们今年的产值目标是1.2亿元,已提前达成目标,仍在冲刺更高目标。”

今年1-10月份,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达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其中,电器业务占比30%以上。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该公司明晰的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经营环境适时调整策略。确定“商乘并举”、“1、2、3”同步走的中期事业计划,从传承、巩固、创新三个角度做好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总经理王建设解释说,传承电器业务,发挥该公司传统电气技术优势,实现电器业务1亿元的营业收入;巩固该公司发动机零部件业务的核心地位,把维系全员吃饭的“饭碗”做大、做实,实现发动机零部件业务2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创新业务,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制动盘毂业务从无到有。

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注重核心能力的提升,持续加强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团队力量。四年来,王建设和他的团队极其重视市场拓展,多次亲自带队跑市场,积极加强现有顾客的深度开发和潜在顾客的引导开发。

“虎狼之师才能无往不胜,领导班子有责任把市场做好,把生产抓好,把质量管好。”王建设坚定地说, 随着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强和客户需求响应时间的缩短,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发动机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康明斯公司全球采购平台。通过几年来的深耕细作,目前供货产品实现了康明斯中国区所有合资工厂全覆盖。电器业务中的传统电柜产品实现了飞跃发展,借助东风设备焊装平台,成功进入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国内和国际市场。

目前,该公司商乘并举,形成了发动机零部件、电器产品、盘毂产品三大业务稳步发展的事业格局。

机制优化 管理提升催生新效能

“事业部模式下,资源利用率更高,市场响应速度更快,员工离市场更近了,对‘市场如战场’的理解更深了。”刘庆洲介绍说,去年2月份,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率先在电器作业部试行“事业部”模式,成立电器事业部,形成研、产、销一体化模式,经营效率大幅提升。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党委坚定不移地落实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总要求,积极探索机制的优化,积极推进“车间—作业部—事业部”的转换,通过机制优化提升管理效能。

2017年1月1日,该公司党委整合6个车间,成立盘毂、发动机零部件、电器三个作业部,统筹公司整体生产制造资源,加强作业部内部人力资源调配、设备协同、产能优化。

2019年2月28日,该公司党委秉承“先行先试”的原则,率先在电器作业部试行“事业部”模式,成立电器事业部,赋予电器业务单元更大的经营空间,加强汽车线束、电柜等业务协同,形成研、产、销一体化模式。

“成立事业部之前,我们光采购、技术准备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交货期非常紧张,遇到一些急活儿时,还要集全公司之力,才能确保交付。”电器事业部副部长孙勇介绍说,事业部成立之后,采购、技术、制造各流程打通,还可提前做好相应的技术、生产准备,资源利用率更高,市场响应速度更快。

“这项改革效果明显,当年就实现电器业务量的突破,完成销售收入8000万元,今年已实现1亿元以上销售收入。”刘庆洲说,下阶段,电器事业部还将进一步优化事业部部分流程,做到环环相扣,持续提升制造效率。

市场响应速度更快更准,让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重新焕发生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年1月,该公司在“电器事业部”成功运行一年的基础上,成立了发动机零部件事业部和盘毂事业部。至此,三个基本制造单元均实现了“事业部”独立核算运营模式。

“成为事业部之后,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我们充分发挥合力,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发动机零部件事业部部长刘方圆说,该事业部员工积极发挥群创力量,实施各类改善创新,生产效率每年提升10%以上,员工收入也明显提升。

四年来,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在生产制造领域推进实施先进生产方式,通过IE改善、自动化改造、制造业务优化等策略,开展日均衡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由53.56万元/人·年提升至65.29万元/人·年。

11月18日,记者在发动机零部件事业部生产车间看到,这里一片繁忙景象,风扇支架总成、主轴承盖等生产线上的员工正有序加工各类零件。

“发动机零部件事业部承担着全公司60%以上的经营任务,全年经营指标2.4亿元,这个月排产2400万元。”刘方圆介绍说,产能持续提升,得益于生产线的布局优化,建立多个“加工岛”,通过“岛”型布局打破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从而释放加工作业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我们事业部有7个‘加工岛’可实现一人操作五、六台设备,效率大幅提升。”刘方圆说,今年1-10月,发动机零部件事业部完成近2亿元,11月份排产超过2400万元。目前,该事业部正全力冲刺,力争早日完成各项任务。

党建引领 生产经营跑出“加速度”

今年3月中旬,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承接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口罩机电柜项目,50套200个电柜必须在15天内交付,工期短,任务重。

“这是1000万元的大项目。但凡有大项目,都是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全厂一盘棋,请求各部门支援。”刘庆洲介绍,由于电器事业部配线班只有13名员工,而15天内要完成该项目,至少需要34人。于是,自3月23日启动口罩机电柜项目以来,该公司机关办公室人员5人、装备部4人、质量部5人在经过培训后,都支援到该项目的生产中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比预期提前2天完成最后一批电柜的交付。” 口罩机项目负责人汪雅芳说,这一仗,打得很漂亮!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各个车间。自复工以来,动力零部件事业部就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但面对订单交付压力,产能仍空前紧张。为有效提升产能,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发起“支援一线生产”行动:凡在5年内有过一线操作经验的,无论干部还是员工,在培训合格后,必须支援一线生产。

截至目前,该公司每天都有10余名机关部室党员、员工支援电器事业部一线。

一直以来,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党建工作的开展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的原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竞赛活动,聚力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

2018年“质量百日行”主题竞赛期间,该公司四车间通过加装智能型的防错装置,把检测装置与电气相连接,有效控制了主轴承盖、刻字错误等问题的出现。通过改善,原先抱怨的客户由每年的十几起下降至零起,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2019年,动力零部件公司党委针对每个季度的实际经营情况分别开展了“立足现场促改善,着眼创新高质量”“一破、双降、双保”“攻坚克难做贡献,苦干实干报目标”“埋头苦干40天,夯实基础赢开局”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动力零部件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贯彻东风公司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奋力打好“十三五”高质量收官之战,一场以“和衷共济保目标,岗位建功我争先”的主题劳动竞赛在动力零部件公司展开。

劳动竞赛以动力零部件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工作为核心,围绕销售、产能、成本、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工作,结合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年”主题以及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每季度设定阶段性主题,拟定具体的指标,将主题劳动竞赛落到实处,助力动力零部件公司达成“销售收入3.8亿元,利润好于2019年”目标达成。

大力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今年7月至8月,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上下联动、全员发力开展“改变在行动”的主题活动,重点聚焦安全文明管理、市场信息掌控、物资供应保障、库存物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员工关心关爱活动以及人力资源、费用、信息化管理。

“改变在行动”把东风动力零部件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与生产密相连在一起,将个人价值融入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为公司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