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东风人】周军:见证中国崛起 深感无上光荣
周军与饶斌雕像合影
周军(左一)转业前和战友合影
周军在一汽担任乐队指挥
周军1953年7月15日参加一汽奠基
周军(右二)与战友合影
(记者 蔡骏 文/图)周军,92岁,精神矍铄。1930年1月出生,1947年2月入伍,1948年7月11日入党,73年党龄。1952年从部队转业到一汽,1966年调入二汽,1990年2月20日离休。他是二汽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建人之一。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回顾跟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1930年,周军出生于汉口,1938年10月日本轰炸并占领武汉。父亲随部队去了重庆,周军和兄弟姐妹跟随母亲躲到河南舞阳县外婆家。当时的河南,旱灾水灾蝗灾匪灾不断,家里生活极为困难,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十岁左右的哥哥就独自出去谋生,从此杳无音讯。周军十岁开始做烟厂学徒。十二岁时,他独自到北方找活路。
1942年—1945年,周军漂泊到山西,适逢山西省长阎锡山在全省推行中小学免费教育,他得以在一个山沟学校里学习了两年文化。1945年学生们被分散安置,周军被安置到山西大同。1947年2月,周军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宣传队担任宣传员。因对解放军宣传政策领悟透彻,宣传工作表现突出,于1948年7月11日由宣传队长郭玺介绍入党。从此,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就在周军心里扎下了根。
1949年,周军开始在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还参加了张家口军政干部学校的学习。周军回忆说:“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毛主席于1927年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建军原则。作为连队政治指导员,主要职责是教育和带领官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善于尽早发现战士的思想问题苗头,提前进行个别谈话。要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对象特点,采用针对性方式方法做思想工作。战士的思想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深入谈心耐心开导,化解心里的疙瘩。
1949年4月,周军所在47军从河北南下,5-6月解放了汉口,7-10月攻克大庸(今张家界),后军主力进军西南。1950年1月,第47军返回湖南,改归湖南军区建制,执行剿匪任务。47军的三个师部署在湖南贵州交界地,一直到1952年完成剿匪任务。
1952年,周军转业到一汽,参加一汽工厂建设的奠基仪式,在一汽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工作,后又到基层单位一汽红旗轿车厂、一汽动力厂当工会主席。
1966年周军来到十堰二汽。他和来自一汽教育处、北京技校以及吉林省工学院的人员组建起“二汽教育处”,开展二汽教育工作。周军具体负责二汽中等技术学校的建设工作。
周军感慨地说,在饶斌、黄正夏、孟少农等二汽老领导支持下,二汽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为二汽培养了大量人才。当时的二汽教育分两大类,一是技校、汽院这类职业教育,一类是中小学教育,属于社会教育。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办好社会教育,解决二汽大量职工子女上学问题。所以教育处首先是集中开办各专业厂中心小学和中学。最早建起的是机关小学,后来又集中办中学。
周军,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历程。晚年,见证中国的崛起。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作为一名在党73年的老党员,深感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