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改革,改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特约记者 詹明星)编者按:11月30日,是新东风锻造有限公司的两周岁生日。2018年11月30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旗下原铸造一厂、铸造二厂、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神力公司,四家单位正式合并成立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为实现打造行业领先新优势的中期事业计划目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迈出的重大步伐。两年来,新公司着力在工厂运营水平提升、业务转型与价值提升、市场开拓与新品开发、业务协同等方面实现突破。在该公司干部员工的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行动中,企业改革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稳步强劲的局面,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享有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1-10月,各项KPI指标全部达成,甚至超挑战目标;销量超同期19%,其中两铸超同期24%,锻造厂超19%。”11月18日,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TOP诊断会上,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朝敏汇报了今年经营管理工作情况。
成绩的取得,是全体锻造员工连续两年奋力拼搏的结果。“新公司成立后,2019年我们打基础,今年开始发挥整合效率。核心员工持股产生的化学反应,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活力,主动性明显增强。”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高瑞朝表示。
2020年,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全价值链协同发力。自2月份复工后,该公司3月份就实现满负荷生产,11月份完成去年销售总量。这期间,市场营销部开展商品平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营销团队优势,实现16家战略客户稳定供货,外部市场产品开发数量占比达58%,使得该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大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动车、工程机械、高端卡车市场开发,为企业达成目标立下大功。
综合管理部与东风商用车材料服务采购部进行战略协作,利用商务降本极大地促进锻造公司经营目标达成。
产品技术部通过外部对标,找到行业差距,开展补短板工作,经过持续一年多的改善,QCD领域的课题改善取得不俗业绩,铸造一厂KY线、HWS线效率提升8%,铸造二厂清理效率提升18%,锻造厂清理物流整合连线生产效率提升15%。
2020年,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持续开展内部对标,进行工厂间纵向对比和横向交流创标杆活动,截至目前,工厂QCD综合水平明显提升。同时,该公司的技术创新大放异彩,2020年成立锻造公司科协和技术中心,年度申报国家专利20项,得到授权9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得到91分的优秀成绩。
铸锻大协同 带来大发展
(通讯员 肖成)11月下旬,虽到了农历中的“小雪”节气,气温持续下降,但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一厂一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旺旺的炉火映红了大炉工们刚毅执着的脸庞;浇注台上倾泻而下的铁水,犹如绚丽的烟花,映衬着每个忙碌的身影。
一车间主任姚永清正在下芯机器人前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只见自动下芯机器人一弯腰一点头,灵活地托起二百多斤重的砂芯稳稳地放进砂箱中,姚永清低头看了一下秒表,节拍正好是45秒。
他对身旁的值班主任夏红树说:“这段时间我们HWS线生产的品种将主要以‘龙擎’发动机系列缸体缸盖为主,都是公司装车急需的国六发动机铸件,虽说公司本月的产量整体有所下滑,但我们车间延续了前几个月的高产态势,二版计划突破6000吨大关,这就需要我们保持高效生产方式,为2020年挑战目标达成作最后的冲刺。”
2020年,铸造一厂已经完全从市场低迷的状态中复苏。锻造公司成立带来的好处,铸造一厂感受得最为真实。铸锻协同形成的大市场,使铸造一厂的产品在非东风市场不断拓展,外销铸件比例同比增加了17.8%,铸件总销量比公司成立前相比提升了9.2%。铸锻整合形成的大开发,使铸造一厂新品研发方面明显提速。
目前,蠕铁缸体材质、冷隔、气孔等问题取得突破,蠕铁缸盖气缩孔等“卡脖子”难题已经被攻克;玉柴缸盖作为锻造公司营销部门在外部市场开发的第一个批量缸盖订单,已顺利实现批量生产,年供货能力可达20万件。新产品的量产,不但使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也为工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该厂厂长向光耀说,锻造公司成立以来,加快了所属“三厂一子公司”各方面整合的步伐,铸锻协同作用开始发力,通过利用铸锻件产品同步配套供货的商机,统一的市场营销中心和研发资源,深挖老客户市场潜力,积极拓展新客户,把业务做大做优,实现了1+1+1>3的目标。
员工持股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通讯员 张敏)员工持股是锻造公司改革三部曲的第二步,2019年,“核心”员工开始持股。
锻造公司铸造二厂十堰市劳动模范、清理车间设备主管师、 “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带头人杨涛涛以劳模身份成为首批持股人。谈到员工持股带给他的变化,杨涛涛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作为公司持股人,我的身份也由一个被动管理者,变为主动管理者。公司每一分钱的效益都和我息息相关,这种责任感是和以前大不一样的。我每天都在琢磨怎样提高效率,带着问题干活儿,改善的灵感就不请自来。”
现场采访过程中,杨涛涛指着旁边的一台新冲切机床说,“这就是我们今年6月份新安装的。两年来,我们新增了4台冲切机床,现在总数已达6台,冲切清理铸件产量由原来的每月600吨提升到现在的2600吨,产能翻了三番,轿车件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冲切清理。10月份,我们又实现了东风重卡排气管件批量冲切清理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这些冲切机床大都是利用现有材料修旧利废,自己安装到位,基本没有花费设备投入成本。”
新公司成立两年来,杨涛涛带领车间创新改善团队,先后实施了200多项技术改善,其中大型改善有20多项,包括著名的为建国70周年阅兵车车桥清理制作打磨平台,确保了军车车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供货等。今年全面复工复产后,沃尔沃变速箱中壳壳体需求量大幅攀升,杨涛涛带领团队为该件打磨阵地实施多项技术改善,使该件由原来的班产120件、月度6000件,提升到班产520件、月度13500件,确保了工厂保质保量按期向客户交付。
正因为这一系列卓有成效改善的开展,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为“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挂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命名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为集团公司“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段建朝的“小目标”
(通讯员 吕春雷)入冬,初雪。一夜之间粉妆玉琢,山舞银蛇。锻造厂备料车间员工段建朝觉得这像极了2020年锻造厂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是新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这一年,段建朝买了房。有了房,还想拥有一辆车,还想给孩子上个好学校,所有的一切,没有钱是不行的。企业如今的发展形势,让段建朝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只要肯干,就一定能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即便2020年一场疫情猝不及防,锻造厂2月就实现了复工,3月就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工厂首台压挤送料机器人在锻一车间2#20MN机组上开始安装调试,随后试点投入石墨自动配比集中润滑供给系统,接着锻三车间2#31.5MN锻压机喷雾装置上线安装使用,后来就是工厂铝合金阵地4#20MN机组铝合金加热炉投产,热处理车间5#调质线回火一区加热系统改造……全厂都在忙着自动化改造。一个个新开工或者改善项目次第花开,令人目不暇接。
计划没有变化快,车间的一个工作安排给段建朝带来了挑战。6月份,备料车间为了上新设备,车间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聂宏碧找到段建朝,让他去学模具调整。聂主任说话干脆利落:“备料车间将来是一个智造化的大车间,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你去学习期间肯定没有你在生产线上挣钱多,要有思想准备,有想法尽管说。”
智造车间是什么样,段建朝想不出来。但是未来在这个智造车间能充当个什么角色、能贡献什么价值,他有着清醒的认知。
在锻三车间学习的两个月里,他很快掌握了模具调整和安装的技能。待他学成归来时,车间又缺少叉车工。领导又想起段建朝,让他去试试。同样的,小伙子还是不挑不拣不闹情绪,顺利取得了叉车资格证,现在开着叉车在各个车间来回穿梭奔忙。
2020年,锻造厂只干了9个月就追平了上年全年的产量。看到这些数据,段建朝十分兴奋。自从锻公司成立后,锻造厂的订单就一路攀升,他们下料车间的工作任务也不断加码。
经常加班延点的他,免不了受到老婆孩子的抱怨。前不久要终于憋不住告诉老婆一个小“秘密”,说:“我们的‘小目标’就要实现了!今年到这个月已经是第5个万吨月了,这样下去,年底大家能够拿到3个月的超挑战奖金,等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开车回家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