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鸿泰:加速打造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
(记者 王亦 特约记者 胡洁)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东风鸿泰党委按照党中央和集团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战略,砥砺前行,企业经营在行业回调中总体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双轮驱动,提质增效”的战略指引下,东风鸿泰进一步聚焦主业,持续建设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东风鸿泰下属的多家零部件企业,深刻认识把握行业发展形势,积极转变思维模式、调整事业发展方向,在外拓市场的同时苦练内功,优化调整市场结构,强化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应势而谋 优化调整市场结构
东风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是东风鸿泰旗下一家研发、生产汽车外饰系统的企业。2011年成立以来,东风彼欧的客户以神龙、东风乘用车公司等3家企业为主。但是从2018年开始,随着汽车行业下行,主机厂客户销量的下滑,给这家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唯有变革,才能“活下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近两年来,东风彼欧深刻预判市场形势,及时转变思路。在梳理自身具备的各项能力后,东风彼欧对原有业务结构做出优化调整,积极主动开拓新客户,发展出多项新业务。
第一步,以代工的方式抢占短平快的项目,包括为东风风神提供门槛条、为上海通用提供格栅等,保证企业先“活下来”。与此同时,东风彼欧快速调整产品结构,一方面稳步发展传统的保险杠业务,一方面将轻量化的塑料尾门作为新的核心业务进行重点开发、推广。
目前,东风彼欧已经拓展了包括本田、日产、沃尔沃、广汽在内的15家客户,正在对这些主机厂的50余款车型、80款零件进行报价。
“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未来我们要‘活得更好’。”对此,东风彼欧党总支书记兼副总经理况斌表示:“面向未来,我们重新布局产品结构,在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推出了主动扰流板、AGS(主动进气格栅)等全新产品,希望尽我们所能,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
2019年1月15日,东风鸿泰以东风彼欧为载体,正式收购整合东风佛吉亚外饰业务。此后,东风彼欧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该业务的扭亏为盈。这不仅标志着东风鸿泰构建外饰业务平台的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也意味着东风鸿泰向打造汽车零部件“小巨人”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收购东风佛吉亚外饰业务是我们扩张的第一步,自从业务收购之后,我们又拿了很多的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至少有30%。”对此,东风彼欧总经理顾峰表示:“对我们而言,‘十四五’将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快速增长时期,因为我们的产品线丰富了,竞争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回顾过去的四年,以东风彼欧为代表,东风鸿泰各单位直面行业发展挑战,根据东风集团的战略和东风鸿泰“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需要,从多业态混业经营逐步聚焦主业。入股东风电动车和东风出行,吸收合并佛吉亚外饰,收购泰极安道拓50%股权,从双燃料改装、物流、橡塑、工程咨询等非主营业务退出,东风鸿泰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东风鸿泰的市场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局面逐步改变。据统计,东风鸿泰主要客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经由2016年的27.6%优化至2019年的52.8%,其中主流厂商占比进一步提升,上汽通用由5.8%提高到12.8%,东风本田由3.6%提高到6.58%,东风日产由1.2%提高到4.54%。虽然受行业下行趋势影响,该公司经营总体规模有所回调,但零部件、汽车销售在东风鸿泰营收的占比由92.47%提升至95.40%,主业进一步聚焦,经营基本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创新驱动 自主研发持续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近年来,聚焦市场需求,加快自主创新,东风鸿泰下属的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由传统的的保险杠业务向新业务领域转型,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拓宽旗下产品线,制造生产出扰流板、装饰板、轮眉、侧裙及主仪表板内骨架等多款新产品。
“在我们武汉燎原内部,创新的氛围十分浓厚。”武汉燎原技术中心主任旷伟介绍道:“伴随着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的产品类别越来越丰富。这些新产品,从前期的预研到产品的设计开发,完全都是由我们公司主导的。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收益情况,市场口碑也在持续提升。”
来到武汉燎原工厂的烫印间,在这里,操作工正在对汽车格栅进行热烫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件表面光亮的格栅产品就加工完成。区别于传统的电镀工艺,热烫印工艺不仅能使汽车格栅展现出金属的质感和光亮的效果,操作起来能耗更低,更加环保。早在2014年,武汉燎原便开始自主研发热烫印工艺,并在201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这一发明专利不仅用在了东风内部的产品上,还拓展应用在林肯、奔驰等国外高端品牌车型零部件中,成为武汉燎原开拓市场的技术优势之一。
专利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深刻认识,武汉燎原从2011年就开始大力推动专利工作,不仅将其纳入事业规划和KPI绩效考核,还建立了专项制度和流程,与员工的职称评定、岗位资格认证等挂钩,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从最初的11件实用新型专利,到2014年首获第一个发明专利,当前,武汉燎原已拥有了20项发明专利、180项实用新型专利共计200项专利,并多次获得政府专利补贴。
据了解,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当前,武汉燎原技术中心正围绕“五化”方向展开研发攻关,研发重点课题包括零部件的集成化设计、零部件的轻量化薄壁化设计、产品喷涂免火焰处理技术等。
同属于东风鸿泰旗下的东风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持续聚焦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先后独立完成了东风风神奕炫、奕炫GS、岚图汽车等项目的汽车座椅和骨架平台的自主开发,并在全球项目的开发和报价中起到主导作用。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该公司的市场开拓不断取得新突破,主要客户从神龙公司逐步拓展到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东风英菲尼迪、岚图汽车和上海通用。
近年来,东风佛吉亚汽车内饰有限公司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成功进入了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和广汽传祺等市场。据了解,该公司以东风风神AX7车型为载体,成功完成智能座舱1.0样车研发,先行智能座舱技术预研成果初步形成。同时,“智能化工厂i-AMP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课题获得湖北省2018年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以自主研发引领企业发展,过去四年,东风鸿泰各单位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管理日趋完善。四年来,有6家单位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资质,2家单位被授予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单位被授予武汉市技术中心,3家单位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共获得东风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东风公司级专有技术4项,取得33项有效发明专利,技术创新评价从2016年的84.5分提高到2019年的93分,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提质增效 精益管理瘦身健体
过去四年间,东风鸿泰全面推进精益管理,通过对标、职能共享、业务重组,不断“瘦身健体”,盘活闲置资金,组织效率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提质增效作用凸显。
东风鸿泰下属的东风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塑料油箱生产及研发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是神龙公司、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武汉通用等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今年以来,在防疫保交付的同时,东风亚普聚焦“精益管理”,围绕“精益瘦身求生存 ‘四化’驱动谋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客户多元化、生产集约化、开发标准化、人员效率化四大方面的工作,推动了企业内部的优化变革与全价值链降本增效。
“精益管理归根到底是市场竞争的需求。”东风亚普执行副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王佳表示:“整车企业已经进入到淘汰赛阶段,我们作为零部件企业,必须为整车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助力整车企业赢得更多市场。”
聚焦“精益管理”,今年以来,在技术开发端,东风亚普技术中心秉承低成本开发理念,重点推进零件应用标准化、平台化设计。通过减少专用零件的开发,零配件种类进一步减少,管理费用随之下降;同时,后续新项目的开发可直接在产品库中进行选用,产品性能可以得到保证,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开发成本和投资费用。
在生产制造端,今年以来,东风亚普在工厂推行“精益瘦身”,整合了两家工厂的组织机构,优化调整产线布局,将一厂区油箱产能转移到二厂区,通过集约化生产,使工厂产能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积极采取柔性化共线和生产设备改造,对闲置设备、容器进行再利用,进一步节约了生产费用。在管理端,东风亚普则通过“轻架构、减人员、控成本”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组织和人事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精益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客户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努力拓展市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王佳这样说道。
在“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东风鸿泰把握行业脉动,直面市场挑战,引领旗下多家零部件企业,持续推动业务体系与产品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强化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挥了企业的规模效应,正在加速打造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