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集团要闻»正文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调整快速推进

2021-01-26 15:05:4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让想干事者有机会 让能干事者有舞台

(记者 周惠明 特约记者 高旭 通讯员 顾盛炜)1月21日一早,公司技术中心二号楼公示栏前围满了往来职工——历经一周的竞聘选拔,面向全集团招聘的16名(副)总监聘任结果新鲜出炉。对于从公司技术中心本轮体制机制改革中诞生的首批(副)总监拟聘任人员,职工们充满好奇和期待。

公司技术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动员会于1月13日召开后,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调整快速推进。原本庞杂的组织机构调整为7个中心、8个部门、74个科室和10个去行政化平台;人事调整则以去“长”化为标志,实行部门总监制、科室经理制。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表示:“为了这次改革,技术中心党委经过了大半年的谋划,希望在‘十四五’充分激发研发团队的活力,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研发队伍的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以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

新岗位新挑战 他们摩拳擦掌

从公示名单上看到,首批拟聘任人员中,中共党员占到八成以上,80后占比达83%,其中,最年轻的副总监仅33岁。按照公司技术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公示期结束后,他们将走向组织机构重组后的7个中心和2个部门。

李杰就是其中较年轻的一位,此次竞聘的岗位是质量验证中心副总监。此前,他已在整车军车试验室担任过四年室主任,并挂职原试验及能力保障部副部长。“事实上,这次同台竞聘的大多是80后干部,在干部年轻化这块感受非常深刻。”李杰说。

质量验证中心融合了原先的四个部门,面对改革带来的业务整合,李杰感到压力不小,但也有相当的信心:“有公司技术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相信改革能平稳落地。”李杰说,“就自身而言,挂职期工作经验及科室管理经验,对日后工作的开展都将是很好的支撑。”

竞聘结果公示后,李杰开始琢磨后续工作。在他看来,质量验证中心业务整合后,未来可打造一个从CAE虚拟仿真,到试验验证、再到材料分析的一体化验证体系,以质量管控贯穿始终,推进自主研发体系更加敏捷高效。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希望有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改革的目的就是为研发人员,特别是为愿意创新创造者提供舞台。”从聘任结果看,年轻干部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能力的中管也得以走上更高岗位。

屈新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原仿真技术应用开发室主任,此次竞聘的是架构开发中心副总监一职。“战略格局和全局思维是评委们非常看重的方面。”屈新田回忆,竞聘过程中,候选人花了大量时间,从专业和业务角度探讨,未来如何对架构中心进行整合。得益于整车开发平台工作经历带来的广阔视野,屈新田之前对此已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面对充满挑战的新岗位,屈新田摩拳擦掌,期待新年新作为。对于此次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机会,他同样心存感激。

破壁垒简机构 提升研发效率

“构建敏捷高效组织、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这是此次公司技术中心改革的总体目标。组织和人事的变革将如何革除弊端、发挥效用?竞聘者们早有自己的答案。

“以前,数字化工作要同时对接十几个部门,工作繁重、层级复杂,效率也相对低下。”竞聘数字化及能力保障部副总监的董楷介绍说,随着汽车全产业链数字化变革的推进,原本的架构模式愈加不利于数字化工作开展。

此次改革,将数字化工作从各部门业务中抽离,组成一个横向贯通的统领性部门,直接与7个中心对接。“这将大大提升研发效率,未来与专业部门打通后,效果将更加明显。”董楷难掩喜悦。

他补充道,人事调整去“长”化后,总监和室经理将更加聚焦团队建设和能力建设,CVE(车型项目设计目标第一责任人)和PTO(专项课题攻关FQCD第一责任人)则拥有人事权、分配权和决策权,权责更明晰,人才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汽车开发模式、研发运行模式弊端逐渐显现,造车新势力也不断刺激着行业神经。以“向死而生”的决心实现自我变革,是公司技术中心“十四五”战略实现的根本动力。

屈新田所在的架构开发中心融合了原整车部、车身部、底盘部、电子电器部4个部门。由于业务整合,此前部门之间存在的技术壁垒和沟通壁垒将进一步被打破,市场反应速度和技术服务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在动力总成开发领域,新能源和动力总成开发两个领域成功融合,组建新能源及动力中心。竞聘该中心副总监的陈涛认为,这是公司技术中心在产品开发领域进一步拥抱市场、拥抱客户、拥抱电动化的重要转型,为东风动力总成市场影响力提升,以及东风自主乘用车市场竞争力提升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转观念闯市场 蜕变正在发生

面向“十四五”,东风公司提出自主乘用车事业“5317计划”。作为东风研发领域的基础所在、关键所在,公司技术中心希望通过改革,激发研发队伍活力,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研发队伍的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破除高水平“大锅饭”,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用节省出来的人力和资源干好新事业。

改革推进中,随之带来的,还有关键岗位人员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董楷将自己定位为数字化转型的“急先锋”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守护者”。他介绍,数字化及能力保障部将从产品设计数字化、运营决策数字化、智慧园区数字化和智能化三方面发力,打造公司技术中心智慧大脑,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实现数字化技术自主承担和掌控,助力产品设计开发周期从34个月缩短到24个月。

作为传统开发业务的架构开发中心,业务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屈新田希望利用自己数字化开发领域的专业优势,在副总监岗位上更好地促进该中心业务转型。同时,借助以往党建工作经验,推动技术研发和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市场和用户,是产品的最终检验者。我们将积极拥抱改革,打造高效的运行团队,提供优质的新能源及动力总成产品,服务客户,创造价值。”对新能源及动力中心的未来发展,陈涛信心十足。

竞聘智能软件中心总监的赵宁,对该中心的市场化效益提升进行了反复思索。“我们希望以架构为先导,统一各专业理念,运用、迭代好现有产品,开发、预研下一代产品,希望在2-3年内,用智能软件赋能汽车,让软件成为商品、成为服务,成为东风自主乘用车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技术中心7大中心2个部门(副)总监的竞聘只是一个开端,随之开展的还有各分中心经理岗位的竞聘、考察工作,员工双向选择也将于1月28日正式启动……随着体制机制改革大幕的拉开,更多蜕变与成长将在这片创新沃土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