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之美:东风有限一线员工战疫复工观察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一个个口罩下的东风奋斗者,逆行在抗疫战场,奋战在企业复工复产一线。在这场抗疫复工的战斗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员工挺身而出,他们的奋斗,点亮了特殊时期的生产线,留下一幅幅动人的剪影。
战“疫”,逆行之美
“火神山医院建设急需人员支持!”风神物流有限公司牵引车司机宋明第一时间报名,逆行而上,奔赴火神山建设施工现场,负责转运电缆、风机、变电柜等应急设备,连续奋战多个日夜,直至火神山医院交付,成为公众心目中的网红“叉酱”。
北京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大兴区人民医院定点维修单位,而大兴区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病患收治定点医院。接到大兴人民医院救护车维修救援需求后,机电技师聂伟立即前往救援。到专营店复工前,他已经为大兴人民医院维修了4辆救护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聂伟贡献了一名东风人的力量。
“我是军人,让我来!”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涂装科班长任鑫是一名退役老兵。17年前,他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如今,他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第一线。守卡点、站门岗,测体温、查证件,严摸排、做台账,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是“代购员”;面对情绪波动的居民,他是“宣传员”。
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李玉超,从疫情最严重时期的2月4日开始,一直到3月10日,连续志愿服务36天。他配合社区上门采集信息398户,给社区独居老人送生活物资100余次,每日在社区进行劝返巡逻,“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拯救生命,但能在另外一个战场尽我力所能及之力,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和满足”。
疫情来临,宋明、聂伟、任鑫、李玉超等一个个东风有限人无畏逆行,以奉献之光,努力驱散疫情的阴霾。
2月7日,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L缸盖员工刘慧接到生产防疫车发动机小范围紧急复工的通知。人在十堰竹溪县的刘慧,拿着企业开具的复工电子证明,步行去村、镇、县三级政府,逐一沟通,取得通行证后,在2月11日顺利返襄。
2月中旬和3月初,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两次接到生产御风改制救护车紧急支援抗疫一线的任务。客车车间副主任李辉迅速组织生产人员,精心制定生产组织方案,编写“生产现场防疫管理流程”和“御风救护车生产防疫管理规定”。生产人员不足,搞技术出身的他主动到一线作业,负责成品检查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两批共40台救护车提前完成生产并发往疫情防控最前线。
面对疫情大考,东风有限人用忠诚坚守践行汽车人的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诠释先行军的神圣职责。
复工,奋斗之美
“制造部命令:交付紧急!”“我行!”“需要加班确保交付!”“我上!”东风紧固件有限公司制造一科李刚作为上道班组组长,将接到的每一张任务单当做军令状一般认真对待。在完成自己工部生产交付任务的同时,他还跨专业、跨职能地完成每一项公司交给的任务。在上岗10多天的时间里,他带领首批复工组员完成了15个品种、68万件第一批防疫车零件生产任务,保障防疫车生产首战告捷。
东风日产供应链管理部国产部品科李旭,在武汉封城的当天,就开始研判疫情对零件供应的影响和风险,提前整理出844家供应商、发点及所在区域信息,编制面向供应商的调查表格。在他的努力下,历经19次计划调整,东风日产广州、襄阳、大连、郑州四地工厂全部按时顺利复工。
刃量具厂齿轮车间班长王伟,大年三十刚回到老家,得知十堰宣布封城。大年初一,他和父母匆匆告别,几经周折回到十堰,每周三次步行去车间对班组的设备进行预热空运行。2月24日,他主动申请加入复工生产队伍。每天第一个到岗,做完岗位及公共区域消杀,并及时将防护口罩发放到每一位员工手里。复工初期,班组人员少,任务重,为保证客户需求,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体步行回家,脚都磨起了泡。
模具分公司技术员刘玉蓉在1月28日接到东风商用车车身厂防疫车配套模具整改任务,她连续工作16天,完成了东风商用车D560车门内板PD\PE序整改、神龙P24侧围拉延凹模数据整理及拷贝、东风日产Z145侧围拉延凹模的OC校对及钢模编制、东风启辰534项目翼子板外委数据整理拷贝、威马ASE-3项目顶盖整改、郑州日产P15厢式车侧围外板整改等任务。
劳动之美,美在付出;劳动之美,美在奉献;劳动之美,美在坚守……一次次普通的“坚守”,诠释着东风劳动者的别样美丽、书写着劳动的最美篇章。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李万勇担任口罩机项目主管,经常为了口罩生产质量及生产节拍等问题单日工作15小时以上,4月7日,首批10台口罩机下线。15天时间,从零起步到成功研制出口罩机,东风设备跑出了“东风制造”战疫情的新速度。
“现在已经17:00了,让离家较远的师傅们先坐通勤车走,我们留下来,把今天的计划完成!”东科克诺尔公司制动工厂装配车间手控阀线线长刘亚军是应急防疫车生产突击队队长,一人多岗跨岗位作业,确保生产线高效运转,日计划完成率100%。
2月22日,通用铸锻厂陈琦接到复工通知。由于车辆管制,晚上6点,他顶着寒风步行90分钟赶至位于装备工业园的壳体车间,进行每2个小时一次的设备预热和巡查工作。复工期间人员不足,为了打造高效生产线,作为多面手的他,进行投料、出铝、检测、记录,还兼顾射线检测以及压铸班的日常管理工作。
正是这一个个身影,在复产复工的号角吹起之后,鼓足干劲、日夜奋战,让机器转起来,企业动起来,城市“活”起来。他们用劳动点亮春天,用责任和担当为东风、为中国汽车生产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