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的典范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刃量具分公司齿轮车间磨齿班不久前又获得一项荣誉——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截至目前,该班已获得东风公司工人先锋号、东风公司模范班组、东风有限信赖班组等多个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磨齿班全体员工兢兢业业,忙起来“连轴转”的艰辛;是他们攻坚克难,一往直前的拼搏;更是他们立足岗位,默默无私的奉献,成为精益求精的典范。他们的故事里,写满了坚守与执着。
更严一点 精益求精无止境
5月13日,齿轮车间机声隆隆,十余台磨齿机正有序加工各类汽车齿轮。短短一分钟时间,一件做工精细的齿轮产品即可下线。车间的另一边,磨齿班班长海刚正聚精会神地与两名员工讨论一款新能源产品中间齿轮轴的质量要求。
“经过检测,这款齿轮的公差是0.003mm,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但我们应该做到更高精度,要争取调到0.001mm,防止加工过程出现不良。”海刚对员工陈永红说,齿轮精度越高,性能越好,质量也就越好。
如此高要求,陈永红并不意外,对于磨齿班员工来说也已习以为常。“如果交付标准的公差要求是不超过0.005mm,海班长就要求我们做到不超过0.001mm。”陈永红说,正是因为这样的高标准要求,刃量具分公司生产的齿轮品质过硬,赢得客户点赞。
“每一款齿轮产品调至达标需要反复多轮调整,每一轮调整需要至少两三个小时。去年,在调试一款新品齿轮时,班长带着我从早上八点调试到晚上九点,午饭都是在现场吃的。”磨齿班员工孟雷回忆道,面对海刚的“高标准”,员工偶尔也有抱怨。然而,当产品交付后赢得客户点赞时,大家都十分自豪。潜移默化中,这样的“高标准”已成为班组成员深植于心的“硬要求”。
“标准只是基础,我们要在基础之上追求精益求精,生产出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齿轮。”海刚说,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新能源齿轮订单不断增加。与以往传统车型齿轮相比,新能源汽车齿轮产品结构更为复杂,精度要求更高,这对他们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没有经验就逐步摸索,没有标准就制定标准,一步一步梳理操作流程。”海刚和磨齿班员工反复调试,认真总结经验,梳理调整重点,为刃量具分公司多款新能源齿轮产品制定加工标准。
今年5月,在确保产品交付的同时,磨齿班还承接了近百个品种的齿轮开发任务。目前,海刚和磨齿班员工正加快进度,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新品量产。
更快一点 提质增效保交付
磨齿班是刃量具分公司核心班组之一,承担着发动机、变速箱和新能源减速器精密齿轮的加工任务。今年以来,刃量具分公司齿轮新品开发任务由原来每月十几种增加至近百种。
“磨齿是齿轮加工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交付能力。近几年,磨齿班将加工效率提升作为重点攻关课题。”海刚介绍,他和磨齿班员工坚持每周组织培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员工技能拓宽训练。
“员工技能水平提升后,就能更好地推进‘一人多机’操作模式。”海刚介绍说,磨齿班利用班前会、专项培训、工匠课堂、创新工作室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和实操训练、改善培训及技能扩大培训活动。
“如今,班组3L技能岗位、3L技能人员达成率实现双100%,全线通技能人员达到16人。”海刚十分自豪,这让磨齿班实现了全员均可轮岗。通过统筹配置顶岗人员,确保了班组三班制生产人员配置更加科学、高效。
如今,人均操作两台以上的磨齿机已成为磨齿班员工的日常工作。“班组效率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海刚说,在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磨齿班还积极推进G-GK管理(现场管理),不断提升班组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
“我们以G-GK持续提升为抓手,在班组内部建立完善管理基准和作业基准,编制出标准作业书543份,并要求全员严格遵守基准、执行基准,实现作业标准化,持续进行PDCA循环管理提升效率。”海刚补充道,磨齿班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款产品,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标准流程作业卡”,明确记录各项调整参数和加工标准。标准化操作以来,加工产品单次平均换型调整时间由240分钟缩短为140分钟,月均增加产品加工时间300多小时。
正是因为对现场作业标准化的不懈追求,让磨齿班去年自工程不良率下降22.5%,JPMH提升31.9%……这些改善有力支撑刃量具分公司生产效率的提升。
“效率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号召全员开展现场改善活动。”2020年9月,海刚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磨齿班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积极开展改善创新意识培训、改善技能实训,攻关重大课题、解决短板问题,提升一线员工改善能力,激发员工的改善创新热情,在班组掀起了“一人一改善”的风潮。
在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影响下,磨齿班收获了丰硕成果。《改善后测头提升磨齿效率》荣获东风有限改善二等奖;《磨齿机静电除雾器改善》荣获东风有限改善一等奖;《减少齿轮数控车单次换型时间》荣获东风零部件集团2021年QCD改善成果一等奖……海刚创新工作室在成立不到两年时间里,共完成创新改善课题74项,累计创效1800多万元。
今年3月25日,海刚创新工作室还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与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事业部姜巍创新工作室正式签署创新联盟协议,双方强强联合,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降本增效赋能,也为员工改善创新搭建更大的舞台。
更多一点 多措并举育人才
每周五下午,是磨齿班员工固定开展技能培训的时间。5月13日,又轮到海刚给员工作做新品齿轮调试重点和注意事项的培训。
“从操作工到调整工,我的技术是班长手把手教的,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开小灶’,一点一点讲解操作重点,鼓励我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磨齿班调整工孟雷十分感激地说,班长将自己的知识及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与班组成员分享,相互交流,带领班组员工共同进步、一起向前。
近年来,磨齿班坚持开展“5+1+1课堂”活动(每周进行5次培训,每次学时1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测试),围绕G-GK、APW等先进工具、方法的使用展开培训,三年来,共开课316次,累计培训员工3200余人次。2021年,磨齿班培养出各类后备人才16人。
“‘5+1+1’课堂为员工提供了学习平台,更加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齿轮作业部党支部书记侯文钊说,未来,创新工作室会带动更多基层员工,引导员工建立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品质作为重点改善方向。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如今,磨齿班逐步建立完善班组内部的培训机制,打通“人人皆可成才”路径,由海刚领头编写的《磨齿标准作业书》和《磨齿技能手册》,已成为班组员工的作业指导“宝典”。
以赛促学、以赛促干。近两年,磨齿班还坚持以效率提升为中心,坚持按计划开展员工技能扩大培训,组织“工匠课堂”对员工进行磨齿基础知识、设备调整技巧、齿轮品质影响等理论、实操培训,共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全能工16人,有效支撑班组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品质提升。
“去年,我们齿轮车间磨齿产能由247万件/年提升到270万件/年,提升9.1%,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交付能力。”侯文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