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 推动公司新一轮转型发展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落实公司2022年工作会决策部署,培养选拔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努力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奋斗目标,今年6月—9月,公司举办了2022年职工技能竞赛,共设乘用车装调技能、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10个工种的竞赛项目,是历届竞赛中工种设置最多、创新项目最多、举办难度较大的一次技能竞赛。
公司2022年职工技能竞赛在公司职工技能竞赛组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和各协办单位、参赛单位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广大职工踊跃参加、积极训练,经过层层选拔和预赛,共有267名选手进入决赛。“以赛促学”“以赛带训”,参赛选手、承办单位负责人、裁判长等纷纷表示,大赛为职工钻研技术、提升能力搭建平台、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要建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公司新一轮转型发展。
技能冠军风采
乘用车装调技能项目冠军——叶志军(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品质1科)
在工作中积累 在比赛中历练
我已经连续三届参加东风公司职工技能竞赛乘用车装调项目的决赛。今年对于我来说是主场作战,且竞赛题目较以往体量更大、范围更广,也更贴近客户和现场,这使我们能将平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比赛之中得以应用。
通过前两次比赛的锻炼和东风本田组织的系统培训,我在比赛中更加游刃有余,信心倍增。本次比赛车型采用东风本田的车型,系统的培训让我对东风本田车型更加熟悉。
在工作中积累,在比赛中历练。接下来,我将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用车装调技能项目冠军——贺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总部襄阳工厂)
勤学苦练 为东风轻型车领先战略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竞赛,我感受到知识厚积薄发的力量,获得公司职工技能竞赛商用车装调项目冠军更是我职业生涯新的奋斗起点。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我们每一位产业工人必须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建功立业,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制造强国建设。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细致严谨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始终把先进典型当成自己比拼的目标,在不足与差距中寻找自己向上的动力,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水平。同时,带动更多的青年员工走向岗位成才之路,为东风轻型车领先战略贡献力量。
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冠军——邓徐龙(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设备保全室)
做有信念、有思想、有技术、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公司职工技能竞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与集团各板块的技术精英成为朋友。他们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机会,犀利地识别出我们赛前的不足,帮助我高效复盘、沉淀、再出发,实现我自突破。
随着中国智造升级,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力已是大势所趋。伴随着视觉、液压伺服、运动控制等技术的集成运用,对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宽度和深度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公司技能竞赛平台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习技能、苦练内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成为有信念、有思想、有技术、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项目冠军——黄耀鹏/王辉永(东风日产技术中心)
以赛促研 提升东风日产车型开发效率
在本次东风公司职工技能竞赛CAE项目的比赛中,东风日产代表队秉承“积极备战、敢为突破”的精神,与集团各子板块的23支CAE参赛队切磋交流,并取得第一名,倍感荣耀也收获满满。
得益于东风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沉淀,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项目经验,为比赛提供了更具应用价值的多学科联合仿真素材。未来,我们将不断夯实电动化领域的CAE联合仿真能力,助力东风日产提升车型竞争力和车型开发降本增效。
团队协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比赛促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分工中突破部分领域各自解析的境况,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开发质量。
数控铣工项目冠军——卢辉鸿(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
把技能大赛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
当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想有哪怕一点点突破,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跨越式的进步更需要动手练习,以及大量的知识积累、系统地思考总结、不断地优化工艺和方法。在整个赛程中我坚持、付出和努力,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去拼搏,取得了冠军,更认清自身的不足。
本次比赛时间短、任务重,为了保障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与导师组一起分析过往的竞赛方案,通过实战模拟比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点,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本次技能大赛促进了我们一线员工的技能提升,更好地推进了班组实行“全能工”计划。今后,我将把技能大赛经验转化应用于工作中,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化工作转变,为东风日产实现“打造世界级卓越动力总成制造基地”的愿景添砖加瓦。
钳工项目冠军——朱桂林(东风日产广州风神)
竞赛让我拓展技术视野 增强技术自信
训练是辛苦的,比赛更是残酷的。6个小时竞赛时长考验的不仅仅是技能水平,更考验选手们的心态与意志。整个训练过程让我成长了很多,刚开始锉削一个平面要十分钟,经过有针对性地反复操练,精准把握,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把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只有速度提起来,才有更多时间在难点上拿分,这样才有夺冠机会。竞赛让我的技术视野不断拓展,自信不断增强,意志更加坚定。竞赛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机会来临时就应该好好地把握。
在技能竞赛的培训期间学习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气动液压、安全技能、金属材料等理论基础知识,以及钳工基础实操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得到运用。同时,竞赛也激发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份荣誉属于昨天,明天还在等待我去创造,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营销技能项目冠军——王志奇、刘芙伶、张博(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最有力量
通过本次营销技能大赛,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深入地了解了营销这份看似简单却又错综复杂的工作。
回首这段比赛历程,比的不仅是理论知识、专业水平,更考验的是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个团队,不单单是我们三人小组,而是整个公司的营销团队。在比赛阶段,我们三人向各相关部门同事学习,不断触及营销精髓,才形成了最终的比赛方案。所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营销技能竞赛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大赛所学到的知识和宝贵经验。在与各兄弟单位参赛者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对手的长处,并为今后的销售工作注入信心。
数控车工项目冠军——段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锻造厂)
敢于拼搏才会有机会
作为一名来自东风商用车基层单位的一线员工,本次大赛成绩的取得源自平日对数控工作的“执念”和“倔劲”。其实,赛场即训练场,平凡的岗位就是舞台。敢于拼搏才会有机会,即使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梦想的追求。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希望自己在努力提升技能的同时,不断改进创新工艺加工方法,凭借积累的操作经验,解决更多工艺与设计难题,同时也将总结的经验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东风锻造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我将运用积累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继续备战11月举办的湖北省职工技能竞赛,力争在比赛中再创新佳绩、续写新荣光,努力实现当一名大国工匠的梦想。
维修电工项目冠军——郑哲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
以赛促学 学以致用
每一次参加竞赛都是成长,是滋润竹笋的春雨,是废铁成钢的锤击。本次参加东风公司电工比赛也不例外,使我收获满满。来自公司各单位的技能人才如同一座座难以超越的高山矗立面前,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我开始严格备赛,压力促使我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
本次比赛让我真正领会了“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内涵,赛后回岗位第一天上班,我就遇见了考试中模拟量故障。到达现场了解故障后,比赛中的模拟量电路尽数从脑海中浮出,原本一小时才能解决的故障,使用比赛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应对,十分钟就恢复了线体生产。能将竞赛中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场问题,这让我更加肯定竞赛的意义。
班组长管理技能项目冠军——姚丽军(东风日产风神襄阳工厂)
星光不负赶路人
每一点成绩的取得,我都付出了不寻常的努力。2019年,我参加东风日产技能竞赛时,每天早晨5点起床进行练习;2021年,参加东风有限技能竞赛时,早晨4点起床练习。本次参加东风公司职工技能竞赛,我更加努力备赛,时常因焦虑,导致凌晨3点醒来。有一天,在凌晨向工厂进发的路上看到满天晨星,“星光不负赶路人”这句话浮现脑海,我坚信努力的人运气肯定不会差。我也成为唯一一名获得东风日产、东风有限和东风公司技能竞赛大满贯的选手。感谢东风日产给予选手的支持和帮助,我将以习得的本领和成绩回馈公司。竞赛促使我更有信心高质量地开展工作,在班组长管理的本职工作中攻坚克难,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