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总部工会»正文

公司2022年职工技能竞赛纪略

2022-11-02 10:40:29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夺取公司2022年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项目冠军后,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员工郑哲凌第一天上班就遇到了考试中出现的故障难题。原来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他只用了10分钟就恢复了线体生产。

“本次比赛让我真正领会了‘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内涵。”郑哲凌说。

看似巧合,其实是公司职工技能大赛主动适应公司转型升级和职工发展需要的必然——本届比赛实现“四贴近”:贴近公司发展需要、贴近市场竞争需要、贴近世赛国赛省赛方向、贴近提升职工职业发展能力需要。

同时,公司进一步创新方式、拓展内容,实现了比赛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由通用业务向核心业务、由现场比赛向网上赛训、由培养高技能人才向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四个延伸”,致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届比赛是历届竞赛中工种设置最多、创新项目最多、举办难度较大的一次技能竞赛,确立了营销技能、班组长管理技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电工、钳工、乘用车装调技能、商用车装调技能10大竞赛项目。公司19家二级单位推荐、选拔的267名选手参加比赛决赛。

聚焦行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五化”技术快速演进,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革之中。

紧盯行业发展态势,适应汽车产业变革需要,公司职工技能竞赛及时调整,主动适应发展新趋势。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基于对电动车技术人才培养的考量,今年的竞赛全面向新能源方向靠拢。

在今年的乘用车装调技能比赛中,选手首先要在10分钟内对便携式充电器进行故障排除后,才正式进入100分钟的整车故障分析判断与排除环节。在该比赛的理论测试中,题目大量涉及新能源方面知识,占总题量的30%。

如果说发展新能源车是转型发展的“上半场”;那么颠覆传统使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则是衡量转型成功与否的“下半场”。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紧迫性,今年的技能竞赛大量涉及智能网联相关知识。其中,商用车装调技能项目以客户体验与关注点为竞赛重点考察内容,分综合能力测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察选手汽车构造、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知识。

在汽车“五化”趋势下,汽车技术加速迭代,项目开发周期不断缩短,运用CAE数字化仿真技术成为适应这种新趋势的重要手段。

面向汽车技术的加速迭代,今年公司职工技能竞赛第四次举办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比赛项目。该项赛事为虚拟仿真技术人才展示能力、钻研专业、交流技艺提供了平台。通过竞赛,公司一批批优秀的虚拟仿真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公司CAE专业水平逐年提升,助力公司自主品牌车型更快推向市场。

5G+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向“智造”飞跃,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公司各单位在冲压、焊接、喷涂、总装等造车环节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面向“制造”向“智造”的飞跃,公司技能竞赛把“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作为单独的项目举办。比赛突出实用性、实战性,促进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优秀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比赛内容设置与我们平时工作内容息息相关,而且非常符合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实用性很强。”来自智新科技的选手柯松说,“通过比赛认识了许多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大家相互切磋,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

适应公司发展新形势

今年上半年,为迅速贯彻公司党委常委会会议要求,及时抓住上半年生产调整期,公司工会联手公司人力资源部、公司培训中心快速行动,提前启动竞赛工作。各单位工会利用好生产调整期,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作用,为坚决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更加贴近公司发展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公司今年职工技能竞赛的鲜明特征。

本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比赛项目在总结和借鉴行业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对赛制进行了改进:赛事组队模式从单人赛向团队赛(CAE+其他专业)转变;命题思路侧重点从基础技能、结构优化技能向技术手段的工程应用能力和产品开发服务转变;参赛领域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扩展,鼓励多专业和“五化”领域新仿真专业组合参赛。

这些变化体现竞赛更加注重对研发团队综合能力的考察,鼓励团队协作及全面发展,对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CAE技术委员会副总师、本届CAE竞赛项目命题委员会组长屈新田介绍,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单一学科能解决的实际问题非常有限,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协同配合。这种团队作战、多学科融合的竞赛形式,更贴近研发和工程制造的实际。在本次比赛中,碰撞安全、NVH、空气动力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都参与进来,起到了以赛促交流、以赛促研发的目的。

本届维修电工竞赛项目在内容上打破了固有比赛模式,所搭建的作业现场,高度还原了企业生产线。和以往赛事相比,本届竞赛将赛事时长从2小时拉长到了4小时。随着比赛时长的增加,所涵盖的赛事项目也相应加大了比赛难度,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今年是公司第三次举办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比赛,不同于前两届的是——这次选手们在“法那科工业机器人”上进行操作。“之所以会有这个变化,是因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法那科工业机器人在公司的使用十分广泛,改变是为了更贴近生产。”该项比赛技术组组长张文涛说。

研发、生产、营销活动,最终都要通过客户购买行为实现其价值。公司技能竞赛就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本届乘用车装调技能项目设题,改变以往聚焦机械故障、功能性问题和逻辑控制为主的做法,转为关注客户体验。公司今年职工技能竞赛总裁判长洪传龙介绍,今年的乘用车装调技能比赛实操项目从客户视角出发,共设置了12个故障点,这对选手客户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乘用车装调技能项目季军获得者、东风本田齐超飞说:“我会把在比赛中掌握的检测方法传递给其他同事,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把车型解析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的技能竞赛比上届竞赛增加了数控铣工、钳工两个赛项。“这次理论考试不光涵盖钳工专业知识,还有液压系统、驱动系统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钳工组监考负责人、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教师张小力说。数控铣工项目则进一步与国家级赛事接轨,且以实际应用为重点,突出对员工综合能力考核。

在竞赛中解难题促经营

把业务难题作为竞赛题目,在竞赛中解决难题、促进业务的提升,是今年职工技能竞赛的另一大特征。

营销技能竞赛更加贴近公司发展需要,突出实战实绩。在比赛中,选手们围绕营销中的实际问题,输出课题成果,形成解决方案。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营销技能竞赛代表队聚焦冷链运输市场精准营销,围绕找到冷链市场、满足客户诉求,促进东风销量份额最大化,推进了课题《共创共赢·冷链不“冷”》。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针对冷链客户的“选、购、用、管、换”全生命周期冷链整车解决方案。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营销技能竞赛各参赛队伍提出许多新方案。东风日产代表队主张打造天籁“不止于舒适”的新标签;东风本田代表队提出将城市文化与VR等技术融合;郑州日产代表队提出深入皮卡圈层,与客户共创郑州日产特色的皮卡文化;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启辰)代表队提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社区的“三个走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