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媒体聚焦»正文

夯实产业根基 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

2022-09-13 12:19:42 |  人民网 |  点击量:

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独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隆山县志》记载:“击鼓之习,相传已久,今犹未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为自由娱乐期。”

当地人告诉记者,“过去农民生活很辛苦,过年擂鼓,以寄托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心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催促着人们奋进的步伐。2016年以来,马山县推动实现全县75个贫困村摘帽,9.76万人脱贫,2020年5月,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准马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今,每到春节期间,村民们依旧擂鼓作乐,洪亮、浑圆的鼓声回荡在群山之间,年复一年,见证着山、村、人的巨变。

近日,人民网“我和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采访调研走进马山县立星村,看这红色热土上,小村庄如何迈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坚实一步。

牵好产业发展“牛鼻子”

由于多山少田、人多地少,马山县曾长期面临“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

“村里耕地面积1858亩,户籍人口约3390人,年轻的劳动力基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空心化严重。”马山县立星村党支部书记蓝利敏告诉人民网记者,曾几何时,村民的收入就靠种着那一亩三分地,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十三五”期间被列为贫困村的立星村,也迎来新变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为立星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作为东风公司帮扶广西马山县的助攻单位,东风日产在立星村探索出一条“1(项目扶贫)+3(消费扶贫)+N(创新扶贫)”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2021年,东风日产投入210万元,帮扶立星村建立产业发展中心,做村内周边农产品的整合开发和深加工。正值初秋,产业发展中心周边地里的蓝莓、千禧番茄、黄金百香果等热销产品眼看就要成熟,被运往各地市场。

倪小辉,一家农业企业的负责人,看到了立星村的发展潜力,他盘下600多亩地,在这里成立了分公司。“提高农产品的附属价值,离不开技术,我希望来这里打工的农民能学会技术,成为掌握技术的新农民。”倪小辉告诉记者,当前,公司每天用工量约为50人。

2021年,公司50亩的千禧番茄基地获得了东风公司帮扶。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附近几个村投入村集体经济资金共同发展,现在,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贡献15万以上的分红收益。

可喜的是,就在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和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马山县白山镇内学村山脚下,一条由东风日产扶持100万元建设,产能为15000瓶/小时的瓶装水生产线,成了村民们在家门口致富的希望泉。

“现在,留在村里就有钱赚。”48岁的覃月平就在水厂打工,在她看来,村里有了产业,在能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女儿,生活更稳定了。

牵好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曾经几乎为零的村集体收入在2016年达到0.73万元,2020年突破60万元,再到2022年预计突破80万元。

东风乡村振兴挂职干部、马山县副县长张春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竞争力。目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正在立星村有序推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当好共同致富“领头羊”

在立星村村委会的对面,有一家经营当地特色榨粉的小店。立星村的第一书记方志是这里的常客,“两年来,村里发展有了新开端、新方向、新模式。”坐在这里吃一碗粉,正好能看到进村的小路,想到两年间的点点滴滴,方志不由感慨。

2020年7月,党员方志来到了立星村村委会,当上了第一书记。来到立星村之前,方志还是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一名汽车工程师,每天与实验数据、数字模型打交道。从汽车研发基地到田间地头,从管理车型项目到管理村子发展,方志认为,要成为村里致富的“领头羊”,就要把自己当做村里的“CEO”,时刻为村里谋发展、谋效益。

两年间,这位“CEO”常常问自己:“一产如何继续做大、二产从哪儿来、三产如何融合发展?”

在方志带领下,立星村实行村企互助、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壮大。按照“4+1+N”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种鹅产业、特色蔬菜水果种植、蓝莓产业、预制菜产业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一二产业融合,推进农副深加工产业发展,拉动一江一河农文旅示范带发展。

两年的任期已到,方志马上要回到自己的岗位,在立星村产业发展中心,方志手拿计划书说:“立星村到2025年的规划都已经做好了,如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新书记把计划持续推进下去,再创新、再努力。”

致富路上,“领头羊”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

覃庆财是东风公司派驻到立星村第一任书记找到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十几岁就外出打工的覃庆财回村种下了20亩桑树。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养蚕合作社,带动17户、50多位村民加入。

“当时村里留下多是4、50岁的妇女,蚕房刚好给她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覃庆财认为,一个合格的致富带头人要想父老乡亲所想,要有抱负、有理想……

在立星村外折屯,44岁的苏理丹是名副其实的“养牛能手”,不仅能给母牛接生,还能给牛看看病。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县里的致富带头人,苏理丹不仅靠养牛实现了自己脱贫摘帽,更是成立合作社,带着身边的贫困户走好致富路。

2018年6月,苏理丹成立马山县白山镇海宝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1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同年,东风公司投入扶持资金25万,进行牛栏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牛栏内养殖规模可达80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分红3.6万元。

“现在,我引进了品种更好的西蒙达尔牛,这种牛个头大、出槽快,未来我还要继续扩建牛舍……”苏理丹告诉记者。

托起“祖国花朵”新未来

1999年,从南宁毕业后,覃岚被分配到了立星初中担任语文老师,2003年,立星初中改为立星小学,在这所山村校舍里,覃岚一干就是23年。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只有11名教师、221个学生的乡村小学里,84个孩子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十多个孩子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都经过我的手呢。”如今已经是校长的覃岚看着校园,感慨万千。23年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教学条件也日趋完善。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东风日产加强对立星小学的教育帮扶工作,先后投入了350万左右,实施整体提升计划:新建综合楼、重建操场、新建校园文化墙、实施阳光关爱阅读计划活动,托起“祖国花朵”的新未来。

2021年,小学里迎来了新音乐老师,一个由39个孩子组成的天籁合唱团在这所山村小学成立了。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唱歌的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五线谱、第一次练习听音、分声部……

“我唱歌好听,所以老师选我进了合唱团。”11岁的覃娅彤自豪的告诉记者,今年刚刚升上5年级的她正是天籁合唱团中的一员。

“原来,我们的操场没有跑道,坑坑洼洼的,现在操场上有了跑道、篮球架,我们经常在操场上玩儿。”在她眼中,这些年学校里有了很多“大变化”:午餐变得更美味了、教室变新了、还有了校园文化墙和新操场……

记者了解到,覃娅彤的父母都在广东上班,她常年跟着爷爷奶奶在村里生活。当记者问到她最喜欢的歌曲,小小的覃娅彤用稚嫩的童声唱起了《卢沟谣》:“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今年,小学有两个孩子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刚刚开学,立星小学又迎来一批新同学。看着孩子们,覃校长说:“我们现在非常缺老师,尤其是专业的老师。现在,很多老师都兼着很多课,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才来到这里,为孩子们授课。”

蓝利敏告诉记者,为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每年的村集体收入都有一部分用来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

当调研团快离开立星村的时候,立星小学里,天籁合唱团正唱着动听的歌谣;在歌声里远眺,贵南高铁(马山段)项目正顺利推进,蓝利敏盼着有更多游客乘高铁来村里采摘蓝莓;新来的“90后”第一书记马上就要接过接力棒,看着村子的发展蓝图,他信心满满……

“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心愿,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在山间、在工厂,在县城、在村庄,被描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