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 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东风有限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员工的劳动创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东风有限员工自制改善工具,提升生产效率
东风有限技能大赛现场,员工专注钻研
总装线上忙碌的一线员工、市场一线行色匆匆的销售人员、车间与焊花飞溅为伴的焊工、研发中心电脑前专注的研发者……坚守在各条战线上的五万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员工,共同奏响了企业发展的最强音。
自东风有限成立以来,以树立劳动模范典型、建设员工创新工作室等方式,东风有限工会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劳动创造着“信赖”文化,成就了一个富有活力、充满魅力的国际化企业;劳动创造着美好,让东风有限这支东风先行军大踏步朝着实现“TRIPLE ONE”中期事业计划迈进。
市场进阶的背后,是5万东风有限人的坚守付出和劳动创造
2019年4月26日,东风有限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竞赛推进大会,向下属7家单位下发2019年主题劳动竞赛项目战表,确保2019年任务目标如期达成。
“东风有限上下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出敬业爱岗、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周先鹏如是表示。饱含深情的话语是东风有限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文化积淀,是东风有限人从始至终的行为准则。
在过去16年中,东风有限从无到有,成为国内领先的合资车企。市场进阶的背后,是5万东风有限人的坚守付出和劳动创造。
晚上8点钟,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传动轴工厂铝传动轴车间主任办公室灯光明亮,车间主任张小艳正在梳理新品铝传动轴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入职十三年,张小艳到底加了多少班早已记不清。她说,东风有限是她成就梦想的地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当下汽车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东风日产人从不惧怕这份激烈,反而这样的环境会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东风日产市场副部长张茂华表示,合资以来,东风日产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胸怀梦想,脚踏实地的实干梦想家,离不开在不同岗位的东风日产人对工作尽职尽责,忘我投入。
东风公司劳模、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焊装作业部业务主任周超,近期又接到一个海外项目设计工作。因为时间紧、工期短,他和同事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抢进度”。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焊装事业近些年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务涵盖市场营销、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全价值链。产值从最初成立的3000万增加到现在的5.5亿。周超正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成就着自己,打造着未来,他说:“唯有燃烧热爱方能追逐梦想。”
以理想信念为动力,把各项任务目标抓起来,把重担扛起来,张小艳、周超、张茂华们是东风有限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东风有限优秀劳动者的代表,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满腔的热情和钻研的韧劲,用勤劳双手在东风有限事业梦想的画卷上,描绘着缤纷的色彩。
榜样的力量,是鼓舞全员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不竭动力
让劳动创造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音,离不开榜样的力量。16年来,在东风有限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劳模。其中以刘军荣为代表的全国劳模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省部级劳模57人,培育出东风劳模142名。他们的事迹是5万东风有限员工敬业爱岗、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鼓舞全体员工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不竭动力。
2019年1月8日,东风汽车股份第300万辆轻型商用车在东风襄阳基地轻型商用车分公司隆重下线。公司劳模魏明伟代表东风汽车股份将钥匙交到客户的手上。
1994年加入襄阳轻型车的魏明伟说,进入公司,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做一个有技术、有本领的维修工。在日积月累的实干中,魏明伟逐渐成为班组、车间、公司干事创业的先锋。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他从来都是冲锋在前。2014年以魏明伟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
作为劳模工作室的牵头人,魏明伟三次夺得东风汽车股份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金奖,一次东风有限技能竞赛铜奖。自2014年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魏明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改善20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走进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西城组合机装配车间,100多台加工中心、自动生产线、专机颇有阵势地占据了车间的一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荆楚工匠、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钳工朱卫东颇为骄傲地介绍说,他们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都在为这些以微米单位计量的“高智能”大家伙忙乎。
朱卫东所在的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装备行业领军企业。人们总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朱卫东所从事的加工中心钳工装配操作要求比毫、厘更精细,精度以微米级计算。以成年人的发丝为例,其直径平均为0.08mm,而数控机床制造工艺要求误差不能高于0.02mm,东风设备机床的直线高度差更是严苛到0.015mm以内。
在“微米不差”的工艺要求之下,朱卫东以其专注到极致的职业追求,高超精湛的技艺,成为杰出工匠,被大家称为“微米钳工”,为一线工人树立了榜样。近三年来,朱卫东主管完成多条智能生产线,共计90余台加工中心的装调任务,创造产值2亿多元。
朱卫东、刘军荣、卢占保、魏明伟、王培军……他们是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东风有限奋发前行的领跑者。他们用坚持、创新、奉献丈量着生命的宽度,也带动更多的东风有限人一路向前。
创新工作室,是人才培养的“练兵场”
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东风有限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东风有限搭建“劳模领跑+团队创新”平台,无论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上,还是在导师带徒的传承上,以及员工技能的培训上,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5年,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成立金益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带动全员创新,培育发动机分公司的创新文化。近两年来,该公司通过创新活动开展共挖掘创新案例22000多个,金点子创意1600多个,重点课题攻关261项,创造效益4120多万元。
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金益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金益介绍,金益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共培养车间创新培训干事18名,创新改善技能担当200多名。
上升到东风有限层面,16年来,东风有限成立劳模(员工)创新工作室达到48家。同时,颁布《东风有限“信赖工匠”管理办法》,制作《信赖工匠专辑》,并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命名一批以员工个人名字出现的操作法、改善法和作业指导书。
装备公司2018年启动“绝技绝活、独特操作法”传承活动,目前输出了27项成果,并结对了25对师徒。
“湖北省劳模陈世昌是对我职业发展影响最深的人。”回顾成长之路,东风有限的新一代劳模爨跃峰坦言说。刚进厂的时候,师傅陈世昌可谓手把手地教,爨跃峰也扎扎实实地学,厂里的员工经常能看到师徒俩驻足设备前现场授课的景象。
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爨跃峰从普通的设备维修工,成长为一名斩获日产全球技能大赛第二名的高技能人才。爨跃峰说,“在我心里,陈师傅既是师傅也是亲人。因为他的无私传授,才有我的快速成长。”这个被老劳模带出的新劳模常说,“我既要学习师傅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也会把师傅传授的技艺传授给更多员工。”
“创业维艰,奋斗有成。经过16年的发展,东风有限正步入一个创新突破、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东风有限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赵书良强调,要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练兵场”,带动更多员工参加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弘扬劳模精神的“大舞台”,重视和支持劳模、创新人才在引领、带动、示范、教育方面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技能上的传承者、创新上的引领者、行动上的示范者,为各单位年度目标达成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