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直属工会»正文

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2019年劳动竞赛纪略

2019-11-15 10:46:22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网 |  点击量:

全年刚性目标历史最高——军品即精品 打赢这场硬仗

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员工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走进公司十堰基地西城工业园,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阵地上到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边,弧光闪烁,焊花飞舞……两块车身钢板随着焊枪移动的轨迹拼接在了一起;那边,闪烁着夺目光彩的猛士军品一辆辆下线。

在以“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岗位建功我争先”为主题的2019年劳动竞赛中,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工会紧紧围绕东风公司第九次工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起军品即精品,军品产量大增、军品质量更优的氛围,点燃了全体职工心中的那一团火。

今年军品产量猛增,生产面临挑战。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各职能部门、各车间结合实际,确定竞赛课题,设定竞赛目标,层层分解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全体职工以一往无前的奋斗之姿,凝聚起强大动能,攻重点,克难点,确保猛士高质量交付。

比技能赛素质 破解产能瓶颈

今年初,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接到任务,东风猛士订单量同比增长300%,全年刚性目标历史最高,达6300辆。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硬仗。

要打赢这场硬仗,人是基础,技能水平是关键。年初,新入职300名职工、东风公司内部协调支援800名职工,如何让他们的技能水平快速达到生产要求?

生产物流涂装分会迅速响应劳动竞赛号召,展开以“岗位技能赛素质,自主改善促氛围”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其中,导师带徒竞赛是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物流涂装车间在导师带徒竞赛中,建起装配工、铆接工、焊工、涂装工技能训练台,制定导师选拔评价标准和工作任务,固化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和标准作业书,根据理论实操成绩选拔出14位导师,并下发战表。

骆华波当焊工已经9年了,作为导师带徒竞赛的导师,在今年的师徒结对中,他带了3个徒弟。作为老焊工,他不仅要高标准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严格把关好徒弟的活儿。

师徒双方互选、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明确师徒职责并制定培养计划。“严格按照竞赛三阶段方式方法,严格按流程操作,在师徒融洽的氛围中,完成以老带新,保证焊接交出去的车身百分百合格。”骆华波说。

“有师父指导,再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上手很快。”徒弟蒋大文说。

自开展竞赛以来,该车间新职工制程不良点数由4月份的5项/台,下降到10月份的2.5项/台,优化50%;抽查新员工作业遵守率达80%以上。

通过开展岗位轮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等活动,总装车间、铆焊车间新进员工岗前培训率100%,上岗技能合格率100%。

通过理论培训、培训阵地培训、班组长带领三个环节,紧贴员工素质提升需要,构建多层级培训方式,各车间开展了有效技能互通、工位互联。目前,铆焊车间岗位技能互通率61%,焊接车间岗位技能互通率85%;总装一车间与总装二车间岗位互通率84%,人员技能互通率82%,基本实现岗位及人员的互通。

合理调配人员,高效组织生产。总装车间年初单班生产,5月份进入双班,8月份实现三班生产,为猛士及时交付提供了生产保障。

比质量赛品质 守护猛士精品

东风军品即精品!这是所有猛士人心中的执念。

秉持这一理念,在高产时节,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全面开展实物质量提升全员劳动竞赛。

在总装车间每天的质量会上,与会人员都会对下线检、路试检、终检数据进行一一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

今年3月份,10人防护型突击车新开发的对开门在路试中有时会出现自动开启和无法打开的情况,且开门缝隙不均匀,淋雨试验中出现车内返水等质量问题,影响车辆交付。

怎么办?装备应用研究分会迅速成立以研究所副所长徐勇为项目牵头人的6人CFT团队,将该质量问题列为重点改善问题;同时联合总成技术分会、质量分会、制造装备技术分会、采购分会、工厂生产物流分会等相关单位,从产品设计、装调工艺方法、部品质量、装配工具等多方面分析,优化门锁结构、车身焊接工艺、装调工艺;在设计方面提高车身强度,改进密封条结构。通过系列措施,对开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车质量得到提升。

采购部部品工程师蒋斌从5月份开始,采用“教育、规劝”和“惩罚、考核”相结合的措施,严控部品质量。

通过质量攻关,一些质量隐患、不良点得到消除。各车间还针对部品及制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埋雷行动”;对班组、工位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重点项,有针对性进行推进解决。9月份以来,总装二车间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点直线减少45%,整车下线质量有效提升。各车间还开展了“质量示范班组星级”和“猛士质量之星”评比,8—9月,评选出“猛士质量之星”9人。参与10人防护型突击车对开门质量改进项目的吴起,就成为第一批“质量改善之星”。

东风军品即精品的责任感,驱动着每一名职工在岗位上严守质量关。

比创新赛增效 现场管理进步

9月初,一场大型的自主改善成果发表及巡展活动在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四个车间班组园地陆续开展。工作之余,大家或围坐探讨,或浏览成果展板……

这是工会在高产期间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截至8月底,共收到自主改善提案651项,人均改善件数达0.9件,为该公司累计创效200余万元。其中质量类、安全类改善累计占比66%。

“极大地增强了全员的质量改进、自主安全及现场5s改善意识,现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群创活动推进员李杨介绍。

在总装车间装配三班,一项改善让员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原来,在座椅装配作业工位,各种座椅零件物料与装配线距离较远,中间隔了一条物流通道,负荷评价为5级,且容易对车体造成磕碰划伤。

面对高产,如何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呢?装配三班班长陆龙飞及QC小组动起了脑筋。他们首先将左右两侧座椅分别摆放在两侧,将使用频次较低的小件放置在较远处,同时增加1个分装台,可实现两侧座椅同时分装作业,并直接同步上线安装。如此,装配工的步行数由原来的116步减少至33步,员工的负荷强度由5级降至3级。同时,搬运时对车身造成的磕碰划伤也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源于日常,源于我们身边,多留意身边的不便捷,处处皆学问。”陆龙飞在总结这项改善时畅谈了自己对现场改善的体会。

围绕“猛士B平台保交付”目标,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在全价值链征集关键业务创效课题30余项,累计创效150余万元。

猛士车型种类多,不同的车型,悬置位置及结构不同,在涂装车间生产时,需配套底漆滑撬和面漆滑撬。每次生产前,都要更换滑撬,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制造装备技术部工艺室梅珊及QC小组,根据基型车悬置支撑结构和位置,设计了一种柔性滑撬——滑橇可实现横向X轴、纵向Y轴以及高度Z轴移动。

这类课题,都由各主担部门牵头,用课题达成型工作方式推进,并从改善业绩和改善能力等方面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员工自主改善意识普遍提高。

现如今,在工厂、车间,改善无处不在;在员工心中,改善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