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窗花里的浓浓年味儿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在中国,贴窗花、贴福字,都是过年不可少的年俗。一把剪刀,一沓红纸,浸透着浓浓的年味儿,还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1月13日,正逢周日,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工厂员工肖秀丽迎来了工厂高产状态下难得的休假。尽管天气不错,她却没有和家人一起出游,而是选择留在家中,进行自家过年的“传统项目”——剪窗花。每年春节前,她都会制作出一些应景的剪纸作品,送给亲朋好友。
记者走进肖秀丽家中时,她和爱人、女儿正在剪着窗花,客厅茶几铺满了他们的作品:有古灵精怪的小老鼠剪纸,有举着灯笼、神态娇憨的小女孩剪纸,有被吉祥花样包围着的“福”字剪纸……
“根本停不下来。”肖秀丽的女儿开心(女儿小名)嘴上说着,手里的剪刀也一刻不停。
一翻一转,一划一剪,一张张精致、喜气的窗花,在一家人的手中绽放。
“打我20岁出头学会剪纸,就爱上了这门手艺,平日里当个爱好,过年的时候更是要多剪一些送给家人朋友。”肖秀丽说,过年,过的就是个“人情味儿”,东家送来的一竹箕包子,西家送来的一兜儿糖,你来我往间,感情越醇、年味儿更浓。
剪刀、红纸,记录了肖秀丽家“年的传承”。年幼时看母亲贴,成家后和爱人一起剪。如今,女儿在过年前也总喜欢和肖秀丽围坐在茶几边,一起剪窗花。“我老公手没那么灵巧,就剪一些简单的‘福’字之类的,女儿手巧,我们经常合作完成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肖秀丽说。从打样到剪纸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管最终窗花是什么模样,都承载着一家人的心意和祝愿。
这些年,不管是剪窗花还是采购年货,她都喜欢带着女儿一起,让她也能多多感受过年的气氛,真正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有哪些传承。“希望以后开心(女儿小名)长大了也能继续坚持下去,让剪窗花在我家成为一种传承。”
对于新年,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吃”的记忆,肖秀丽也不例外。尽管随着父母在十堰住了快50年,这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但在肖家,过年的餐桌上总能寻到些老家仙桃的气息。比如说,她自己最爱做的年菜之一沔阳三蒸,就是仙桃的代表菜。
“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年菜是虎皮青椒。那时候物质条件不像现在,不太常能吃到肉,但是过年的时候,妈妈做的虎皮青椒里一定会撒上密密的、焦香的肉末,特别好吃。”肖秀丽说,“现在条件好了,以往过年才能吃到的菜,平时就没少吃。现在我过年的时候还喜欢用鱼鲜做一些造型精致的创意菜,因为女儿爱吃。”
年关将至,下次休假的时候,肖秀丽打算和爱人、女儿一起去市场进行采购。“今年我们打算去我爱人的老家钟祥,和孩子奶奶一起过新年。”肖秀丽细细地说起她的计划,“腊肠肯定是要灌的,鱼、肉都要带些回去。还有窗花,我准备剪一只老虎和一个‘福’字带回去。因为婆婆属虎,祝愿她能像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身体健健康康,也希望我们一家人能把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