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安道拓:复工不怕难
特约记者 胡洁 通讯员 马燕
伴随着武汉地区复工复产工作的有序推进,东风安道拓公司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按下“复工键”,逐步恢复生产。复工以来,该公司沌口工厂和江夏工厂共有近120人陆续回到岗位,沌口工厂发泡车间日均生产800套,金属件厂日均生产300套骨架,总装配厂日均装配座椅80套;江夏工厂日均生产1000套骨架,顺利保证了主机厂的交付。
东风安道拓座椅装配线
排除万难返岗,员工主动担当作为
受武汉疫情的影响,复工之初的东风安道拓生产经营也面临着各种新的考验。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广大干部员工排除万难、主动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齐心协力用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大考。
身处疫情中心,交通制约成为东风安道拓复工之初员工面临的最大挑战。
3月16日,家住随州市随县环潭镇的发泡工厂员工彭硕磊终于等来了解封的消息,虽然返回武汉的车还没有开通,但他第一时间就办理好相关证件准备返程。3月17日早上5时,他背着30多斤行李,骑上自行车就向武汉出发。“这一路上我几乎是一直在骑,就想早一点赶回武汉。”230公里的路程,途经8个县市区,在 40多个小时后,他终于在第二天晚上8点钟抵达武汉住处。3月19日,彭硕磊按时到岗上班。
质量检验员刘万杰家住蔡甸区,虽然拿到了复工证明,但按照小区的规定,离开后就不允许返回。“当前武汉地区疫情防控依然严格,公司人员本身就人员紧缺,复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有人去做”。考虑再三,他决定搬去薛峰社区的父母家住,之后每天步行上班。但因交通管制,公司的通勤车无法进入蔡甸,刘万杰四处咨询朋友,寻求帮助,终于联系到一位运送生活物资的车主,将他顺路带离蔡甸,但无法送达薛峰。刘万杰毅然决定徒步行走。他背着近40斤的行李走了10多公里,花了3个多小时才回到父母家,第二天准时返岗。
想尽办法发运,确保主机厂顺利生产
3月12日,东风安道拓公司复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小麻烦。
受疫情交通管制,该公司物流供应商司机及车辆通行受限,装配好的产品没办法到达工厂送货。
“不能因为我们的产品影响主机厂的生产!”总装厂物流班组迅速商量出临时措施,以人工推拉的方式,将成品座椅用运送到客户集配。
上午11点,这一方案得到该公司管理层正式批准,总装厂员工郑青、张迪等8人顾不上吃午饭,立即进行人工运输前的各项准备:容器消杀、发运扫描检查、再次对发货单进行数据核对。
此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为避免座椅淋湿,他们对成品进行再次做好防雨措施,并随身携带吸水抹布进行擦拭。很快,6架料车干净整齐地出发,向客户集配区前进。金属件工程师程斌全程跟踪,时刻关注安全隐患,经过一个小时的忙碌,终于在中午12点安全送达,确保了主机厂顺利生产。
金属件厂的供应商由于没有取得相关审批,暂时还无法送货,而现有的原材料即将消耗完毕,这将影响座椅骨架的生产和交付。在经多次沟通、协调后,得知供应商还备有库存,发泡运作经理王俭亮、金属件厂高级物料工程师郭志峰立即带领金属件厂6名员工赶往供应商所在地进行物料发运。
整整6个小时,他们需将零散的物料徒手搬运到料架上,再装车发运,累计装满4趟物流车,完成所有物料发运工作。返回公司后,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
复工初期人员紧缺,东风安道拓公司武汉工厂三个车间的员工非常默契地打破工作界限,相互支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应对各种挑战与困难。
金属件厂生产班组长莫永言除了负责现场的消杀和组织生产外,还要负责员工培训、顶岗生产、帮助物流进料上料、扫码、安抚员工情绪等工作。金属件生产主管刘侠受交通管制无法到岗,但是他心系公司,帮助莫永言组织协调、提供资源,帮助回开发区的员工解决住宿、餐饮问题,保证员工的顺利到岗、正常生产。远在外地的李家圣为了物料的顺利到达,每天用手机向各地供应商发出数据调查。为了配合供应商的不定时到货,物料工邹奇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保安,随时配合物料卸货;质量工程师陈成、刘启军看到一线人员不足,主动报名,到生产线顶岗。
东风安道拓座椅装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