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5G+无人驾驶背后的牛人们
来自东风商用车5G+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研发试验团队的故事
东风商用车5G港口集装箱运输卡车在调试运行
研发团队到厦门港口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试制过程中在货运平台上为调试员搭建临时驾驶位
(记者 王欣然)5月11日上午,一辆东风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边102号岸桥下交箱装船,到101号岸桥下卸船接箱,在行驶过程中,自动避让道路上的障碍,顺利完成装卸船作业流程。
这标志着东风商用车、中远海运和中国移动〔上海〕信息通信科技联合开发的首台定制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通过了实际生产运行试验,为5G智慧港口建设再添成果。
中央电视台、厦门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用镜头对该事件进行了直播和报道。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一支由39名研发人员组成的,敢打敢拼、迎难而上的先锋战队——东风商用车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研发试验团队,正在忙碌地记录各项参数,对车辆做最后的检验。
东风公司为5G智慧港口提供一体化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成功实践背后,凝聚了东风研发人的智慧和担当。
“这是集团的战略项目,必须达成!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用最快的速度去应对。”东风商用车先行商品开发部副部长李学兵说。
2019年12月12日,为研制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东风商用车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研发试验团队成立。根据要求,团队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样车试制,并开展港口作业环境调试。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上下快速反应,成立由电控、商品开发、底盘、先行商品开发、车身、试制、开发管理部等各部门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对厦门港口无人集卡作业场景进行现场调研后,技术团队提出在前期园区无人驾驶物流车平台的基础上,对港口无人驾驶集卡项目进行改制优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底盘系统、智能系统和上装的技术方案设计和试制。
码头是一个半封闭的场景,对于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来说,来自工程作业人员和港机设备的外界干扰,加大了实现车辆移动高精度定位要求。港口内金属材质的集装箱等大型设备对车辆搭载的GPS信号干扰很大,于是团队在定位技术路线上,采用了视觉和激光雷达感知融合定位、GPS惯导高精度定位等多种技术结合的方式,将车辆定位精度控制在5cm以内。在车上主要搭载了4个激光雷达、4个摄像头和24个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让车辆能够360度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李学兵介绍,后续还将对无人集卡定位等技术继续优化,结合车路协同和5G通信技术解决港口大风、暴雨等恶劣环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该项目是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开发的首款无驾驶室车型。没有驾驶室,也没有操纵转向的设备,整车无法开动,怎么调试?“团队和试制部门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货运平台上搭建一个带安全带的临时驾驶位,把调试员固定在座位上。”李学兵说,这也许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却是当时最高效的办法。最终,团队也顺利完成了对车辆控制系统、感知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工作。
1月20日,车辆送达厦门港口,保障团队随车一同抵达现场,完成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现场调试。随着车辆调试工作的启动,项目团队成员兵分两路,一路在武汉进行技术支持,一路在现场同步调试,前线人员和后方研发团队用视频、远程会议随时连线指导,无缝对接。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更没有下班时间,团队成员众志成城将现场技术难题一一解决。
当用户在厦门港口找不到充电桩时,团队迅速协调解决;当某一个部件需要紧急更换时,团队想办法第一时间找到部件从十堰“人肉”带到现场。现场调试不分昼夜,无论暴晒还是大雨,只要港口现场有调试窗口,团队就抓紧利用好每一分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看有没有多想办法!”这是项目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当前,东风商用车已经完成了5G智慧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的全流程作业验证,同时和中远海运、中国移动发布了企业联合标准。下一阶段,东风商用车将对无人集卡平台核心技术进行更深入研究,并牵头制定无人集卡行业标准。同时基于该项目,将相关技术扩展应用到其他智能运行场景中,打造东风商用车智能网联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