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员工 守卫健康 这家工会有“新招”-通用铸锻厂举办现场急救员培训
当遇到有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或者在家时,家人突然疾病复发、昏迷,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还是立即对患者实施简单的救治,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关爱员工 守卫健康
这家工会有“新招”
通用铸锻厂举办现场急救员培训
为了更广泛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5月20日,东风有限通用铸锻厂工会举办的现场急救员培训班在一场情景逼真的心肺复苏急救演练中拉开帷幕。
急救员急救演练
“你怎么了?”“快来人!救命啊!这里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帮忙拨打120,打完给我回复,如有AED,请一并取来,有会救护的和我一起来救护。”一连串的呼喊求救,急救人员立即上前,判断男子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立即就地抢救,予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与此同时拨打“120”……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实施后,男子慢慢睁开了双眼,意识逐渐恢复,颈动脉出现搏动,自主呼吸恢复……。急救演练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急救人员判断准确,急救动作麻利,技术熟练,精彩的演练吸引了学员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训班特邀国药东风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晓征,国药东风总医院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业务主管、具有急救中心救护培训师资和中国国家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陈龙以及国药东风总医院急救中心护士李晓对通用铸锻厂员工开展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工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各部门安全员40多人参加培训。
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卢伟作培训动员。他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产、交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也在迅速增长,当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急救是事故应急处理的必要手段,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工厂应急救治网络,能及时开展现场急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发生。要求学员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和现场救护方法,抓住抢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及时正确实施急救,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工友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为平安二O做出贡献。
医护老师做心肺复苏教学
此次培训,针对生产经营和员工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何进行科学自救和施救,避免操作不当引起“再损伤”,陈龙老师通过PPT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现场生动的演示,为培训人员详细展示了应对心脏骤停、流鼻血、烧烫伤、中暑、电击伤、溺水等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方法。并在医护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员们分别进行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创伤包扎、气道异物梗阻等实操演练。
学员们做心肺复苏练习
学员们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反复操作,轮流进行心肺复苏演练及两人一组的包扎练习,力争使每一个实操动作标准、到位。医护老师一对一给予纠正指导、强调要领,帮助学员熟练掌握技能,现场学习氛围活跃。
学员们做包扎练习
急救员培训得到了学员们积极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今天培训的知识和内容都是大家非常想了解、急需掌握的,培训很及时,是关爱我们员工,守护健康的新举措。通过培训,有效增强了大家的急救意识,基本掌握了常用的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掌握黄金救命时间,进行现场处理,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脱离危险。
一直以来,通用铸锻厂工会高度重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把关爱员工身心健康作为工会“十件实事”之一来抓,还将开展单身公寓管理提升、劳保用品质量督查、大众化文体活动、改造女工专用休息室、公共洗手间设施改善等活动,努力把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心好、维护好、发展好,让“十件实事”成为员工满意工程。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急救前期
判断现场环境
现场急救的第一原则是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在发现伤员后应首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判断生命体征、呼救
判断意识:轻拍重呼——可轻拍伤员肩膀,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喊,如未获得回应,则表明其意识已丧失。此时应立刻高声呼救,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拨打120。
判断循环及呼吸:触摸颈动脉搏动——先用近侧食、中指两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再向气管旁滑移两横指。同时将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是否有呼吸声音,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注意:切忌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如患者颈部有伤,可触摸股动脉或听心音。检查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以免延误施救。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患者心跳停止后,可有短暂抽搐,随即四肢软瘫,但呼吸不一定立刻停止,可有数次奋力呼吸(俗称“捯气”)。因此,只要摸不到脉搏,就可以判定心跳停止。
准备复苏
首先要将患者摆放在正确的体位: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或胸下垫胸外按压板)。跪立于患者身旁,双腿与肩同宽,身体中轴平行患者双肩水平。解开患者的衣物,暴露前胸。
开始急救
C-胸外按压
定位: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手法:一手掌根放在所定位置五指翘起,另一只手置于其上重叠紧扣。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以掌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如此有力、快速、有节奏地持续进行。
按压原则:
①频率:100-120次/分(15-18秒/30次);
②按压深度:5-6cm;
③按压与放松比例1:1;
④按压间隙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⑤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⑥手指不能接触胸壁,以避免用力不均对患者造成损伤。
A-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保证下颌与耳部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注意: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等,使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B-人工呼吸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保持气道通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吸气后紧贴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口对口密闭吹气。与此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注意:
①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即呼吸频率8-10次/min);
②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③人工呼吸非必须,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救援者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同样有效。
主要考虑到两点:首先,有效且不过度的人工通气实施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救援者很难做好;其次,公共场所口对口呼吸时隔离措施无法到位,增加传染性疾病风险。
判断复苏效果
急救中大约每两分钟或五个按压吹气周期重新评估病人是否恢复意识,检查颈动脉搏动,观察呼吸。
急救终止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终止急救:
①患者自主呼吸及心跳获得良好恢复,甚至恢复了意识,此时可结束心肺复苏。
②由其他急救人员接替抢救,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
③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④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⑤当现场出现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的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现场目击者急救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是影响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