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车轮:鼓励创新改善 培育能工巧匠
(通讯员 曾木成)12月9日,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车轮工厂举行“振江”创新工作室授牌暨2020年第二批改善之星颁奖仪式。这是该厂鼓励持续创新、落实创新驱动的又一实招,引领更多的能工巧匠投入工厂创新、改善活动。
搭起创新改善的“鹊桥”
与车轮工厂毗邻的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有以全国劳模朱卫东为主导的国家级创新工作室。车轮工厂借地缘便利,主动上门对标,搭起创新改善的“鹊桥”,争取支持与合作。
今年以来,车轮工厂在APW工作推进中,多次到设备制造公司对标。经底盘系统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彭成伟与东风装备公司工会主席刘建国牵头,车轮工厂与设备制造公司主管领导频繁交流,双方对创新合作、推动企业发展怀有强烈的意愿,磨合促成创新联盟的建立。
10月23日,底盘系统公司与设备制造公司员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组建。车轮工厂副厂长黄利明表示,设备制造公司员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国家级创新工作室,他们是推行APW的先行者和当之无愧的导师;搭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后,双方将交叉授课交流,开展APW应用交流及现场实践交流,竭力为各自现场改善提供有效的支援和帮助。
新近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朱卫东、新近获得“荆楚工匠”称号的国振江成为创新联盟的操盘手,几次交流活动下来,双方在互学取经中增长了创新才干和能力。国振江感慨道:“虽是互学互鉴互长,但我们更多的是以小学生态度参加活动,真是受益匪浅。”
国振江此言不虚。时值年度收官,各级接连开展创新、改善成果发表会,日前底盘系统公司举行的创新成果发表会上,车轮工厂发表的2个项目成功斩获一、二等奖。
聚力骨干,支援现场改善
随着东风有限APW工作推进,车轮工厂广大员工对创新工作室现场支援的需要愈加迫切。车轮工厂顺应现场改善需要,对创新工作室进行重组“聚力”。
车轮工厂改善主管师、改善高级教练员国振江,10月份荣膺2020年第四届“荆楚工匠”称号。喜讯传来,车轮工厂委托国振江重组员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吸收4个生产车间的创新骨干为创新工作室成员。重组后,以扶持骨干力量为主要任务,车轮工厂着力开展专项培训,以点带面逐渐辐射更多员工。各车间学员深有感触地说:“将系统的培训分成小块课题培训,方便了学习和吸收,运用起来更有针对性。”
在创新实践中,创新工作室注重发挥团队协同、对口支援的优势。工作室选拨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职能部门骨干,组建了联合支援小组,加强对现场改善难点的攻坚支援。联合支援小组还负责落实专项培训的支援,通过各小组定期交流活动,促进大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4个生产车间的小组也在内部交流活动中,带动了更多的员工参与到现场改善中来。
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12月9日,车轮工厂“振江”创新工作室正式授牌,2020年第二批改善之星颁奖仪式同日举行。
车轮工厂工厂长林帆在宣读《关于命名“振江”创新工作室的决定》中说,将员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为“振江”创新工作室,旨在更好发挥“荆楚工匠”在工厂创新、改善中的“火车头”作用,推广和普及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引领更多的能工巧匠投入工厂创新、改善活动。
“今年寻找改善点、挖掘改善课题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共完成151项课题实施,我们表彰了20名改善之星和1个改善优秀班组,这个激励做法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林帆欣慰地说。
东风有限工会工作总部部长李海燕在参观“振江”创新工作室时提出,“振江”创新工作室要组织好各创新小组、改善中心,瞄准生产活动的难点,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发明创新。要搭建好员工成长、成才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学习,以搭建技术培训平台、横向交流平台、案例分享平台,引导能工巧匠们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质量改进等方面挖掘课题,深入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攻关活动和交流活动。
国振江说:“一人走万步,不如万人走一步。工厂给了我‘振江’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我的责任就是要带领大伙将创新改善做得更好,为工厂经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