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竞技:为企业赋能 让员工“出彩”
赛场比武,精益求精 于文欣/摄
理论考试现场,认真答题 于文欣/摄
设备维修比赛现场,全心投入 于文欣/摄
在比赛中夯实员工在热炼工序的基本功 于文欣/摄
(记者 于文欣 通讯员 李凯)“指出至少三项金属切削作业人员、旁观金切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请抢答!”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上抢答成功的选手便迫不及待地喊出标准答案。这是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安消职环知识竞赛上的一幕。
这项竞赛也是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2021年职工技能竞赛的一部分。“今年,东森公司职工技能竞赛员工参与度达到75%,创历史之最,比赛项目涵盖生产技能、专业技术、计算机和设备维修等12项,范围更广。”东森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陈慧说,“技能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员工技能和劳动效率提升,给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查漏补缺”中练好基本功
12月12日,周日,东森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开发分部部长肖磊结束了一周的出差,来不及休息,就回到办公室批改起上一周的员工CAD考试试卷。
“早一天批改出来,大家就能早一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好查漏补缺。”肖磊介绍,平时工作中,大家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攻克技术难题和新技术突破上,这几年部门研发设计能力虽然有所提升,可也忽视了最不起眼的基本功。如果设计严谨性缺失,就可能增加工艺难度,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于是,他组织设计人员开展基础知识技能竞赛。
为了竞赛达到夯实基本功的目的,肖磊将他平时收集的问题分为尺寸标注、细节疏忽和设计原则等几大类,出题前再将考点分别融入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设计题目里。
设计人员从源头着手“查漏补缺”,半成品车间的炼胶下料班也借势开展技能竞赛,夯实员工在热炼工序的基本功。“标准作业书中提供的捣胶次数和时间只是参考,需要我们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实操竞赛现场,一位老师傅边操作,边向周围同事介绍操作步骤。观摩的员工豁然开朗地点头,脸上按捺不住“让我也试试”的神情。
提升捣胶工序的熟练度是班长李启亮心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这次技能竞赛让问题迎刃而解。“在观摩交流过程中,我们还普及了开炼机静止状态下的点检方式,这大大减小了对减速机的损伤。”李启亮不停地称赞比赛带来的变化。
在“游戏”中绷紧质量弦
在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减震车间硫化班班组园地,有一个缺陷件的展示区:一整面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样品,每个样品上都用小标签做了标记,“欠硫”“粘胶”“外骨架拉伤”等。
凡是初到硫化班的新员工在学习完日常规章制度后,都会来这里接受4个小时的产品质量培训,以此巩固对合格产品的认知,从而保证“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缺陷产品。
可即便是如此重视产品质量教育,有时还是会疏忽。硫化班作为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承载着对上道工序产品质量把关,对下道工序产品质量负责的重要使命。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让员工绷紧质量弦?硫化班班长杨虎借技能竞赛和大家玩起了“游戏”。
竞赛当天,十几位选手沉稳地拿起产品开始加工,熟练的操作、合规的动作让一旁的裁判连连点头。可谁也不知道,杨虎在加工产品的选用上给了选手们一个“惊喜”。
杨虎说:“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前序生产线缺陷件,设置了一些不太明显的质量陷阱,就是考察大家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将质量检验记在心上。
“只有产品质量不断上升,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将质量意识融入技能竞赛只是杨虎采取的措施之一,就在技能竞赛结束后的一个周末,杨虎组织全班来到缺陷件展示区学习。“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要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下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产品的消费者。”
在学习比武中强素质提技能
在东森公司提起设备维修,最先想到的就是技能大师徐永波,不管是谁的设备出了状况,他总能一一化解。其实,徐永波还是个改善大师,今年高产期间,徐永波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方案,通过调整动作顺序和整合工序,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一切,都和他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坚持在学习中提技能密不可分。
受徐永波的影响,机修出身的吕波从两年前也开始学习其他方面的技能。渐渐地,修理班的同事们都认识到,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升级转型,复合型人才已是大势所需,过去以电工、机修工、管道工、电焊工等单一技能为主的工种慢慢将被淘汰。
“劳动竞赛每年都在开展,为的就是以竞技的方式,提升大家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学习氛围。”徐永波介绍道。今年比赛,更是一改往年工种分类的考察方式,将机、电、汽、液四个方面融合,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为大家指明学习方向。
在油封车间,参赛选手们摩拳擦掌,1个小时解决4个故障点。虽说有些难度,可从选手们坚定的眼神中能看到对新技能的渴求。
“过去遇到设备故障,我们只会从自己的工种寻找问题点,虽然省心,但是设备停工台时可能会明显延长。”徐永波说,通过以赛促学,大家能够看到进步的空间,将来处理问题更能事半功倍。